主页 > 出家之路 >

学佛心态之转变

一份简历,把时间拉回到了十一年前自己刚出家时的情景。那一幕似乎就在昨天,至今历历在目:怀揣着几百块钱,带着几件随身衣物,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轰隆的车轮声中,憧憬着出家后的一切。
应该说,在出家的前一年时间,我才刚刚接触到佛教。那是假期的一天,我对母亲带回的结缘佛书突然产生了好奇: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不妨看一看。虽然说对佛教教理看不太懂,但对里面高僧的人格、道德,以及他们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向往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下定决心要出家。
可以说,我的出家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之前不能算是学佛,因为认识非常粗浅。在出家后以及上佛学院的最初阶段,对学习佛法既不厌恶,也没有好乐,似乎跟出家前在学校里上学一样,只是一种随众心理。但是,随着对佛法不断深入地学习、了解,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现在看来,那也只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虽然课堂上有时也会听得身心愉悦、欢喜不已,但对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却没有切身体会,也不懂得把学到的教理用于生活当中,断除烦恼、对治习气。
上学的日子很快结束了,随着在佛学院教课,做事,更多的烦恼接踵而至,这个时候才晓得应该学以致用。可是所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个人的、常住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正因为有了这一段因缘(在本不该做事的年龄,肩挑此担,只能说是时代的因缘),才开始反思,才更加觉得戒律作为基础的重要性,没有戒律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法华经》云:“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戒律作为诸佛如来所作之一,正是以佛知见,示悟众生;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所以说,佛法住世,非戒律不能扎其根。戒律不仅对个人的修持不可或缺,对僧团的和合尤显突出、重要。
这次我来平兴寺,一是为了亲近善知识。《法华经》云:“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因此于善知识不可不亲近;二是为了安居,学习戒律,于此殊胜之律学道场不应错失,否则误己误人。正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以律学之广博,非专学不能得以深入,且这里有共学、共修之环境,所以觉得来平兴寺最为稳妥!
 
(责任编辑:pxsq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