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出家之路 >

依众靠众

 弟子于今年三月从四川老家来平兴寺,至今已七月有余。回顾这半年多的日子,每天都过得无比充实与欢喜。
在未遇佛法前,弟子是个没有信仰的普通人,按照社会上所谓的节奏和模式生活着。从上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一步步按部就班地淹没在人潮里。
工作前的“象牙塔”求学生活,没有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那么的美好。用一句现在评价当代学生的话,叫做“不知天高地厚”。虽然这有点讽刺,但在上大学时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妥,甚至自豪我们拥有梦想,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劲头,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也有底气向丑陋的现象说“No”。有些外在条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或者很好,或者不尽如人意,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有思想、有健康的身体,就足以改变和创造一切。当然,在那个不安分的年齡,所有的想法,现在看来真得有些荒唐。
就这样带着那份幼稚的梦想毕业了。彼时,自以为所学的已使自己具备了立足社会的应有技能。于是,满怀着自信,一头扎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然而,现实往往喜欢捉弄毛头小子,虽然一毕业就轻松地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但却发现自己信心满满的技能毫无用武之地,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工作不是有自信、有热情、有干劲就可以的,还包括如何去面对一个陌生且完全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新”社会。凭着年轻人的冲力,倒也不惧这些,因为我依旧有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类似于“愤青”的特质。
这样,在蹉跎岁月里,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从一个职场菜鸟慢慢历练成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员工。经济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能为自己的物质欲望买单了。然而几年的职场生活,也把当初那个奋发图强、充满朝气的小伙子给弄“丢”了。见多了世间百态,便会常常引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思考自己的余生,是否仍会如此浮躁,整天为金钱、物欲、名闻、权利而争斗。又或者像父辈们那样,在庸庸碌碌里苟且虚度一生,待到耄耋之年再回顾此生时,发现人生竟是如此地惨白……
就这样,一边蹉跎着,一边踌躇着。这时,佛法闯入了我的生活,令无所适从的我幡然醒悟!原来人生并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应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佛法无上甚深的真理,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世界的艺术。由此,弟子才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方向,也深知这是一条注定会孑然一身的孤寂道路。
这条路在世人眼里是所谓的逃避。细思量,怎么逃,逃至何方?再者,学佛是学习佛陀甚深大般若智慧和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学习佛陀的对众生的大爱,这也是弟子的初发心之一。
世间充满苦楚,虽然弟子涉世不深,但这份感受却是真真切切。若要了生脱死,也就只有出家学佛这条路了。这是一条改变自己劣根陋习的路,一定会经历内心的彷徨挣扎。纵然前方荆棘密布,但又何妨!因为在这条路上,不会再迷失方向,寻回丢失的自我,并且升华,夫复何求?
学佛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难行能行。引用弘一律师的话:“要出家,便不能庸庸俗俗,去做一个庸僧,招摇撞骗,沽名钓誉,离经背道,污辱佛门。要做和尚,必得一分一寸都是和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是行之甚难!可我现在就是这么想的,也愿意这么去做。
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祈愿能遇到善知识,在此道路上得到善知识的引导和提携,令我志坚不泯,初心不退。出家学佛这条道路不可缺少愿力、坚韧及勇气,去掉旁逸斜出的名利的“枝叉”,目标变得更加纯粹而明确,不夹杂任何的染污。
记得来平兴寺前有师兄交待,凡事少说多做,管好嘴巴,听从常住安排,按照师父所教而踏实践行,要行高言低。来寺七个多月,很庆幸能够遇到在开遮持犯上如法如律的僧团,更证明了当初来这里是正确的。
万分期盼自己早日成为清净僧团中的一员。在初期且不说为振兴佛教、荷担如来家业如何如何,单单是不给佛门丢脸就很好了。同时,看到自己身上有诸多的缺点和毛病,祈请常住师父们慈悲,让我加入并亲近这个如法僧团,依众靠众,给弟子一个改正自己和学习的机会。
(责任编辑:pxsq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