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经论讲记 >

《八大人觉经》

佛经里面有比较早翻译的《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包括这个《八大人觉经》,合起来叫做 《遗教三经》,比较早期翻译过来的。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作为佛子应该怎样呢?常于昼夜。白天晚上都要记起来这八条所讲的道理,至心诵念,诵念就是会背这八条。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把它背下来也很简单吧!
 
我们信仰佛教,到底信什么呢?就是信仰这么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有信仰,才有目标,才有方向。有信仰才有道德轨范,有信仰才不空虚,才不会无聊。
 
那怎样才会有信仰呢?信仰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信仰的。
 
有一些人呢,他到庙里去拜拜而已,你问他真正信仰有多少,有多深呢,往往是谈不上。他各有所求,各有所愿。佛教所讲的信仰啊!
 
要有一定的善根和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善根和福德因缘,要他信仰很难。
 
那么信仰什么呢?什么样的道理。
 
就是这里所讲的:“世间无常,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这是佛教的道理。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做恶的一个根源。
 
所谓的造业都是以心作主,心驱使身体去造业,形就是形体身体,心是造业的一个根源,做恶的根源,起心动念。听的高兴不高兴,看的高兴不高兴,都是心引起的。
 
心是恶源,形是数数作业,经常造业,说应该怎么样呢?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我们信仰要建立这么一个基础上,知道世间是无常的,佛法讲世间是无常的,我们这个形体的存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我,叫做无我。他是假和合体而已,一切世间是因缘和合而成,我们信仰这么一个道理,信仰这样才能够走的更远一点。
 
信仰要信仰因果、信仰因缘、信仰世间是苦的,你要真正体会到世间是不是真的苦,世间是不是无常的,这个是根本。
 
不再信仰哪个人,哪个地方菩萨灵,哪个地方菩萨不灵,那是人讲的,菩萨时时都是那样。只是我们心诚与不诚,业障重与轻的区别而已,这是我们人的虚妄分别,我们要这样相信。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一段叫少欲知足,欲就是欲望,人的欲望是无有穷尽,所以多欲为苦,多欲多求是一种苦,种种生死疲劳。

那么这些东西这么痛苦的原因是从哪里起的,从贪欲起,欲望、贪心太多了。

这是告诉我们呢,少欲无为,不要太多的贪欲贪心,这样你就不会很痛苦。

所以少欲无为怎么样呢?身心才会自在。身心不自在就是因为贪心太大,欲望没有满足。“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这讲心无知足,第二觉知是多欲为苦。我们昨天讲了多欲,欲望是无有止尽,多了还想多,大了还想大,这个欲望叫做欲海难填。心如果没有厌足,惟得多求,多求是很苦的。

人生本来很短,为了满足种种欲望会不舍代价去追求。我们下来就不停歇地去追求,我们把健康舍出去了,去追求很多财物,然后呢,有很多钱,健康没有了。然后我们用很多钱去换健康,就是吃种种药,去治病,这个时候就非常的痛苦。是因为多求的原因,有了种种财物,你要去维护它,保护它。
 
你看那些被查的高官因为贪污,有很多房子、很多车子、很多钞票、最后呢,其实都不是他的。那人们都是存着一种侥幸,前面有很多人因为多贪的原因被栽倒了,分文得不来。后面的人他还接着贪,又被查出来,又被财产没收,然后后面还是有人去贪。为什么会这样呢?
佛法说,众生本来就是很无知的,无知,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无知。他就不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你到底是想干嘛?我们来这个世间到底想得到什么?但是有多少人去考虑这个问题呢?我来这个世间到底想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最后我们又带走了什么。我们赤裸的身体来的,什么都没带来,很不愿意来,父母也没有跟我们商量,就把我们带到这个苦难的世界。然后呢,我们一直在挣扎,最后呢,有很多财产,你很不愿意舍得,可是它不得不舍,很多人中途就走了。上面不是讲了吗?人生是无常的,怎么死我们都不知道。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这里讲的是懈怠坠落,修道不能懈怠。可是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会这样。出家人一生都住在寺院里,天天那么精进他很难,一段时间他就会懈怠,乃至会退道心。
 
那么居士修道呢,刚到寺院来,他很积极,寺院比较清静,家里比较嘈杂。
 
我常说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你一直坚持,哪怕功课做一点点,不要太长 一点点,你能够坚持,那就叫做不懈,坚持不懈怠。你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受用,你念的很多,做的很多,功课做的很长,时间久就坚持不了。我昨天讲,初心很难保持的。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愚痴无知才会有生死,这是愚痴生死。愚痴才会去造业,比如说跟人家打仗,一时脑子糊涂才会跟人家打仗,很多人被公安部门抓去了,然后他在那里突然间冷静下来思维,然后很后悔,来不及了。当初为什么要做,当时一时冲动,一时糊涂。佛教讲那就是愚痴,因为愚痴会去造业,造业必然要受报,要轮回生死,他愚痴才会生死。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就在生死当中,就是没有智慧,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稀里糊涂的过日子。
 
“菩萨常念,”菩萨常常心里在想怎么样呢?要广学多闻,我们要多听,现在佛法如此的杂乱,你自己要多看看大乘经典。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贫苦多怨,什么叫贫苦多怨呢,生活过的不好的人。常常会种种抱怨,贫苦的人通常会在那里抱怨,贫苦多怨,怨天尤人。一旦这样呢,他就横结恶缘。抱怨没有一个好人帮他助他,然后呢,导致他去做种种犯罪的事情,做犯罪的事情。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在家居士能做到五欲过患,我们一直都生存在五欲当中,五欲指的是:“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追求的是这一些感官上的享受,我们也比较相信感官,器官上的一些享受。要好看的 、要好听的、要好吃的,追求这一些五欲,其实五欲有种种过患。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生死炽然就非常痛苦。我们在生死当中煎熬,因为有业必定有生死,生生死死无有穷尽,生死炽然。因为生死是痛苦的,苦恼无量,应该怎么样呢,发起大乘的心,去帮助他人,救度他人。但是你自己没本事,无法去帮助别人怎么办呢,赶紧修菩萨道,积集资粮,才有办法来成就众生,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发愿替众生受苦。众生自己造业,自己受报,怎么可以代呢?
 
《普贤行愿品》里也这样讲啊!代众生受苦,众生他自己受苦不知道,所以你要在痛苦的世间当中去修行,积集资粮,然后告诉他这道理,代众生受苦。

(责任编辑: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