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平兴寺

当前位置: 主页 > 出家之路 >

生弘律范 死归安养

时间:2016-07-23 16:39来源:平兴寺 作者:释善存 点击:
   末学出生在华北大平原,老家地区民间信仰比较复杂。小学时末学就跟着家人参加过道门、坛口之类的外道,中学时代又接触到了基督教。上了大学以后,学习了西方哲学史,开始
   末学出生在华北大平原,老家地区民间信仰比较复杂。小学时末学就跟着家人参加过道门、坛口之类的外道,中学时代又接触到了基督教。上了大学以后,学习了西方哲学史,开始对基督教的一神论思想以及神权至上思想产生质疑,感觉还是要以人为本,人要独立地进行哲学反思,不能盲目地崇拜外在的一个超自然力的神灵。从此末学便大量地阅读东西方的哲学著作,苏格拉底、斯宾诺莎、康德乃至尼采的思想都多少涉猎过一些。此外还有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也大略看过几个主要思想家的著作。直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末学选修了一门中国哲学史,授课老师有一个专题是讲的禅宗哲学。末学之前对佛教都只是停留在“封建迷信”的认知阶段,但是听了这门课后,末学的认识完全转变了。西方哲学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而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正是对人本主义的最大支持么?这使末学发现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在佛教这里,人人皆可成佛,甚至人以外的一切其他众生本性上也都有佛性。于是末学从此就不怎么看其他外道和世间的典籍了,专心了解佛法,但只是看看而已,并没有任何实修。
 
  2007年4月的一天,末学又在图书馆津津有味地读禅宗语录和公案。突然接到一条短信,末学的一位中学同学因病去世了。对此末学非常震惊,一两天都缓不过神来。末学头一次意识到死亡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而对于死后的去处,末学一无所知!那些禅宗公案、机锋转语,都不能令末学的心有哪怕一丁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末学这才意识到佛法是要用来了生死的,要了生死是要有实修才行的。中学同学的无常示现之后,末学真正走入佛门的因缘也紧跟着成熟了。
 
  2007年4月30日的下午,末学与一位大学同学前往北京大观园游玩。到下午三点多钟,绝大部分的景点已经都游览过了,本来已经回到公园出口,决定要回学校了。此时,末学突然在导览图上发现了一个叫做栊翠庵的景点,还没有去看。此时,天气有些阴沉,马上要下雨的样子,同学想早点坐车回学校。可是,末学不知为何,执意要去看一看。同学没办法,只得随末学一同前往。末学记得很清楚,在进入栊翠庵之前,门口有一位老大爷在卖香,老大爷问末学要不要请香,当时末学还说,我又不是佛教徒,干嘛要请香呢。然后快步走入门内。刚刚迈过门槛,三宝歌的旋律迎面而来,末学内心为之一震,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在此之前,末学已经听过三宝歌,当时也没有太大的触动。而这一次却不知为什么心中充满了感动。(后来末学才明白,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善根成熟吧)后来,末学回到学校,跑到图书馆,找到弘一大师的书来读,这才明白了,自己是属于佛门的。
 
  末学读了弘一大师书,弘一大师对净土宗很推崇,而且特别尊敬印光大师。自此以后末学再不认为念佛是老阿公、老阿婆的事了,于是就在净土宗一门扎下去了。2008年看了东林寺大安法师的光盘,末学心里十分欢喜,开始定课念佛。2009年五一期间去东林寺打了一次精进佛七,并皈依了三宝。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左右时间,末学主要是听大安法师开示,修学净土法门。这期间也有过想出家的想法,但碍于父母不理解,也就没有发心正式出家。2011年夏天,在网上末学看到界诠法师的介绍,知道出家学戒的重要,后来又偶然看到法藏法师的天台宗入门、不净观等开示,更加认识到出家人学戒、持戒对于正法住世的重要意义,所以末学出家的志愿就坚定起来,而且对于出家道场的选择也由净土转向戒律,而平兴寺正是行遵戒律、修归净土的正法道场。因此,末学于2013年春天来到平兴寺发心出家。2014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末学在常住的安排下礼上界下源法师剃度出家,并且于2015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在水岩寺依上界下诠律师座下求受具足戒。
 
   以上是末学学佛以及出家受戒的一个简单的心路历程。从大学阶段开始学佛,到出家受戒,这十来年的时间,末学虽然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学佛法门,但是最有因缘的还是净土和戒律两门。末学对于灵芝元照律师的一句话非常赞同,那就是“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学,唯二法门”。在末法时代,要令佛法得以久住乃至兴盛起来,必须要有强大的僧团。而僧团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如法的受戒与学戒。戒律是一切佛法的基础。诸佛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五时说法之初,即华严时,即为界外法身大士菩萨宣讲梵网经,顿说梵网菩萨三聚净戒,末后法华涅槃时,在大般涅槃经中,扶律谈常,告诫后学,以戒为师。所以,五时教法,从始至终都强调戒律。末法时代,众生三毒烦恼炽盛,更不可以妄谈空性之理,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事相上修起来。作为末法时代的一个凡夫僧,末学不敢违背世尊的遗教。从发心出家之始,末学就非常重视戒律,所以放弃了在净宗祖庭东林寺出家的想法,来到了在当时算是比较陌生的平兴寺。在净人阶段,有几次生烦恼想离开,但始终下不了决心,虽然与自己的犹豫个性有关,但不愿离开学戒道场这个原因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于是因缘就是这样了,在平兴寺剃度出家,现了僧相。
 
   末法时代的修行人,一方面要以戒律严格要求自己,保护自己脆弱的法身慧命;另一方面,必须也要认识到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的困难。净土法门是佛法中的胜异方便,是真正畅佛本怀的法门。历代祖师,大力弘扬,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学偶然的因缘读到《净土十要》所附的灵芝元照律师《净土礼忏仪》序文,深深为之感动,连大师这样教学天台、律绍南山的一代祖师都死心念佛,修归净土,末学何德何能,敢不遵行么?末学的发心,也感得了受戒的好因缘。水岩寺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院,但却也是个教学天台、修归净土的典型道场。在戒期期间,末学最喜欢在寺院的漫画栏边欣赏那一幅幅真信切愿求生极乐的画卷。在登坛前几分钟,末学偶然抬头看到了戒坛所在的殿堂上悬挂的匾额“念佛堂”三个大字。突然一个念头生起来,哦,原来自己(的忏悔堂)是念佛堂上啊!虽是无稽之戏语,但是仔细想来,自己受戒的戒坛虽说是临时搭建的,但却安置在了寺院最高处的念佛堂当中,三师后面是西方三圣,七尊证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净土宗十三代祖师的画像,此中之缘起确实是不可思议。
 
   如今,末学受得三坛大戒,接下来就要好好做一个菩萨比丘,像灵芝大师一样,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南无阿弥陀佛!
 



(责任编辑:pxsqlyy)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