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出家之路 >

遇善知识得离苦

弟子在社会上苟且偷安四十余年,未曾感受过真正的安乐与幸福,更多的是人生的辛酸、世态的炎凉。佛说:“三界皆苦,无可乐者。”佛语不虚!法耀法师也说:“世间就是杀盗淫妄,灯红酒绿的背后是刀光剑影,这是世间的真相。”弟子厌恶杀盗淫妄、刀光剑影的生活,故发心出家,决定常随佛学,以期早日成就佛道,救度一切苦难众生。
其次,平兴寺很殊胜,是非常好的修行道场。
弟子初到平兴寺,是在二月初一的傍晚,寺内四周出奇的安静。接待弟子的是客堂一位年轻的师父,这位师父走路目不旁视,步伐轻健稳重,大褂轻轻飘动,似有一股风,超凡脱俗的仪容令弟子肃然起敬,信心顿增。
平兴寺位于太姥山半山腰,这里四面环山,游人鲜至。四周高大的树林连绵不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把世间的喧嚣繁华拒之于山门外,这是一个“世外桃源”,修行的好地方!据说法师和常住师父们多年来为了守护寺院这片宁静,为了保全这块圣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弟子现在享受的这一切,都是法师和常住师父们的心血所凝成。弟子感恩法师,感恩大众常住师父!
平兴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佛陀当年以“六和敬”教育弟子:身合同住,口合无诤,意合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现在平兴寺遵守佛制,创建“六和敬”僧团。安居期间,近四百位师父们,和合共住,威仪庠序,气氛祥和。斋堂附近的垃圾箱,从未见师父们倒过一点饭菜,这是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都无法做到的。国家每年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佛陀的僧团里,就已经做到了。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议!弟子渴望成为真正的佛弟子,以期圆满佛陀至高无上的智慧。
再次,时值末法,佛法衰微,佛弟子不注重戒律的修持。《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善见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华严经》亦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可见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保障,是佛法的根基。只有基础如泰山般坚牢,佛法才能久住。法师慈悲愍人,欲令正法久住世间,在平兴寺倾心宣讲,倡明律学,对症下药,纠举时弊,为佛教培养人才。因此,平兴寺非常重视对沙弥、净人的戒学基础教育。
法师开示语不累赘、简明扼要,为人释疑,一针见血。有时平叙直谈,有时风趣幽默,有时声色俱厉,有时温和平顺,像一位伟大的慈父关爱儿女一般,施善巧方便,洒甘露法雨,令闻者欢喜信受,思惟法语,皆有所得。记得在三月份,法师在沙弥班上开示时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修行?为什么要修行?修什么行?弟子自学佛以来,竟从没认真思考过,但弟子认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学佛者的指南针、航标、灯塔,弟子应该认真的审视、思惟,如此的大善知识稀有难逢!
法耀法师也是一位极了不起的善知识,有的师父说,听法耀法师的课,非常鼓舞人心,会让我们明白做一名出家人非常自豪。弟子刚来平兴寺时,烦恼重重,身体上的障碍、思想上的困惑无法解除,道心退失无数次。弟子原认为在家一样能修学佛法,不一定要出家,听了法耀法师的课后才明白这是很颠倒的想法。“居家迫害如牢狱,出家宽广如虚空”,根本无法相比,唯有依师修学佛法才能入正道。两者相比之下,弟子对出家生起了强烈的好乐之心。
平兴寺藏龙卧虎,所有善知识弟子不能一一列举,弟子都无比敬仰。与大众师父共修共处的半年多时间内,虽受益颇多,但也暴露出弟子不少恶习和毛病。比如弟子未经守护主同意,私自多拿结缘被一床,幸遇僧值师父表堂提醒,弟子才醒悟。身、口、意三业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弟子定要尽力改正,不再重犯,多向师父们学习,取师父之长,补己之短,多为大众服务,培植福德资粮。
法耀法师开示:出家人是佛陀的接班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是出家人义不容辞的使命。自利利他,广度一切,上求无上佛道,下济一切众生,以期圆满佛果。弟子愿以此作为自己出家的目的,虽很高远,但只要目标不变,愿望一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pxsq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