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出家之路 >

云水前缘略记

无明的有情众生是苦恼的。未学佛时,身心的疲惫让我对人生的真谛充满了疑虑。难道我的人生也只能像一般人那样,养子育孙,以冀死后做鬼,有人把自己的牌位摆到桌上,烧个香,供点香蕉苹果什么的,是这样吗?如此,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苦啊!”“活着累呀!”不自觉间才发觉自己已养成了唉声叹气的习惯。
谁能令我这颗狂燥不安的心宁静下来呢?在苦与累的煎熬岁月里,有那么两三次,我甚至企图结束这一期的生命。在死亡的挣扎恐惧中,最终我还是活了下来,苟延残喘地活着,那滋味,活,活不起,死又死不了。
祸兮福所倚,我的出离心就是这样逼出来的。后来,我接触到了佛教书籍,虽未能闻法即悟道,但感觉心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不再像以前那样疲惫不安了。
出家后,因不习惯连续的超度之事,告假参方,去亲近上妙下祥大和尚。一转眼光阴七载,耳濡目染大和尚的言传身教,使我渐渐端正了学佛出家的意义。出家不是赖僧吃饭、指佛穿衣,而应该是、也必须是以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缘苦众生、俱令众生解脱生死烦恼,究竟圆滿成佛为己任。
七年后,应故友佛慧法师之邀,到厦门虎溪岩寺。慧师乃平兴寺戒子,久知平兴寺道风淳正,力赞上界下诠法师。当时果园师兄亦同赞法师,故发心往平兴寺受教。不巧,法师赴河南传戒,遗憾未能面礼。几天后告假而去,返回厦门。
在厦门一座大寺院住了五个多月,长了见识,从前在东北看不到的,在那里都见到了。很多事情不论你愿不愿意,事相摆在那,见得多了,也不以为奇了,心情倒也渐渐地安静下来。南方人普遍素质高,很少有人说出家人的过失,或许在他们的意念里,好僧就是个好人吧,那好人是不是一个好僧呢?
寺院里每天人头攒动,互相拥挤,连续的超度法会,铛子、铪子叮叮当当,财源广进,但这些实在不能算是佛法的兴盛。或有人说,寺院里人多,能给人种善根,游客见到佛菩萨相,乃至一合掌,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要知道此是远因,而近果则是破坏了修行之地的宁静,使初学或无定者无力办道,这果报谁去受?此外,积聚大量钱财又不肯布施,这样能令贪瞋痴止息吗?能解除生死烦恼的束缚吗?僧人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些人麻木了,而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就不知道。
佛制戒律,本为安僧护法,而今却为一些愚僧视为顽固、执着、落伍的行为。这其中除了一部分人的不学无术,也因部分持守者见解上的偏执,使很多人对学戒产生反感、畏惧,这也是我来平兴寺学习的目的所在。
无明所覆盖的众生,于虚幻处起实有见,不常、不恒处起常恒、主宰想。面对三毒炽盛烦恼的众生,须要有戒德圆满的僧众去教化,有了戒律严明的僧团,才谈得上正法住世。近代的“八敬法”风波,“二宝居士”的出现,在呵斥他们的同时,难道大僧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今欲重树法幢,非清净僧团所不能,学习戒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不牵强附会他人,唯与同志者共相勉。
 
(责任编辑:pxsq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