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经论讲记 >

《大乘起信论》摘要10

上次我们看到《大乘起信论》七十八页这个地方,是根据心生灭门的心生灭,下来就是不觉相。从不觉相中的别说枝末那个地方而来的,是不觉。
 
 
 
那么不觉到底是什么个情形呢?它的相状又是如何呢?所以上面有三细六粗相。
 
 
 
先是无明,因为《起信论》它没有讲到十二因缘,其实它有十二因缘的意思,而没有直接讲十二因缘,是依无明而讲缘起。
 
 
 
我们看到很多缘起啊!业感缘起啊!赖耶缘起啊!这个地方讲的是无明缘起的内容。
 
 
 
【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
 
 
 
第一个三细当中呢?无明业相就是指的无明行,无明和业它们两个在一起,也就是无明和行,行也就是业的内容。
 
 
 
那么第二点是“能见相”,在唯识里面无非是讲见分,十二因缘里面应该是属于识。无明、行、识,识通常就是投胎的情形啊!因为有无明和业,所以才有识的产生。
 
 
 
《起信论》讲“以依动故”,“动”就是业相,有动它业相就显现,故因动而能见,就是比较粗显的意思。
 
 
 
“不动则无见”,不动,因为心静止跟本觉一样,你看不出来。有动了,然后就发现它有相。
 
 
 
【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
 
 
 
第三是“境界相”,这个相当于唯识的相分,这里也就是相当于十二因缘当中的名色和六入。
 
 
 
“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因为能见嘛!能见肯定有所见,这样的事情产生了,所以有境界妄现,能见。前面一个是能见相,既然是能见相,所以有一个妄现的境界现前。
 
 
 
“离见则无境界”,这通常也就是唯识的道理,离开见就无有境界,主观的意识没有,外面境界就不知道了。
 
 
 
【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
 
 
 
“以有境界缘故”,下面是从第三点开出来的六粗相。有境界缘,所以有缘呐!缘接下去会怎么样呢?就有这六种情形。云何为六?
 
 
 
【一者、智相,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
 
 
 
“一者、智相”,跟上面相连下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然后呢?十二因缘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智相就是触相。
 
 
 
下面解释说,“依于境界,心起分别”,能见到它动,动了以后境界就现前了。
 
 
 
境界现前,你会去分别它,感觉它,所以这个地方说“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喜欢或者不喜欢去感觉,感触,心去触境。
 
 
 
【二者、相续相,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故。】
 
 
 
第二“相续相”,相当于十二因缘的受。“依于智故”,上面那个智不是智慧,不能理解为般若智慧那个智,它只是了别分别的意思。
 
这个智在这里当分别讲,能够了别外面的境,相续相产生。
 
 
 
“依于智故”,依于上面分别的缘故,对境产生分别啊!“生其苦乐觉心”,“觉”理解为受,苦乐感受的心生起来。
 
 
 
苦的,你感觉怎么样啊!好或不好的心生起来。那么“起念相应不断”,念头一直说,这个好还是不好,这些念起来了。
【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
 
 
 
“以有境界缘故”,下面是从第三点开出来的六粗相。有境界缘,所以有缘呐!缘接下去会怎么样呢?就有这六种情形。云何为六?
 
 
 
【一者、智相,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
 
 
 
“一者智相”,跟上面相连下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然后呢?十二因缘在这里应该是什么?
 
 
 
智相就是触相。下面解释说,“依于境界,心起分别”,能见到它动,动了以后境界就现前了。境界现前,你会去分别它,感觉它,所以这个地方说“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喜欢或者不喜欢去感觉,感触,心去触境。
 
 
 
【二者、相续相,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故。】
 
 
 
第二“相续相”,相当于十二因缘的受。“依于智故”,上面那个智不是智慧,不能理解为般若智慧那个智,它只是了别分别的意思。这个智在这里当分别讲,能够了别外面的境,相续相产生。
 
 
 
“依于智故”,依于上面分别的缘故,对境产生分别啊!“生其苦乐觉心”,“觉”理解为受,苦乐感受的心生起来。苦的,你感觉怎么样啊!好或不好的心生起来。那么“起念相应不断”,念头一直说,这个好还是不好,这些念起来了。
 
 
 
【三者、执取相,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著故。】
 
 
 
第三者“执取相”,相当于十二因缘的爱,感受,有好有坏的感受啊!那十二因缘为什么取爱不取瞋相呢?有两种嘛!有高兴的,有不高兴的。谁愿意取苦的,肯定要取乐的不是。怎么会爱呢?
 
 
 
因为爱的反面他就会瞋,也是因为爱。因为你有喜欢,所以才有不喜欢。我们通常说你有取就有舍,如果无有取舍的心,你的心就平静。
 
 
 
所以有爱才会瞋,像一个真正出家的修道人不会对哪个女子生什么暧昧之心啊!你就不会因为她而去自杀了,或者把她给杀了,搞对象都是这样。处对象,处一段时间不行了,他就把对方给干掉,为什么?他付出了所谓的爱,爱嘛!然后产生瞋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他讲一个爱字,我们就要理解瞋包含在内。“执取相”就是爱。“依于相续”,依上面二者相续相那个地方而来的。“缘念境界”,心对着境界。
 
 
 
“住持苦乐”,对那个东西一直怎么样呢?不舍,坚执不舍叫“住持苦乐”。或者苦或者乐感受,那种心产生什么呢?“心起著故”,心产生执著。
【四者、计名字相,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
 
 
 
第四“计名字相”,那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取相。触、受、爱、取,爱取嘛!就是又接着造业。“依于妄执”,第三不是执取相嘛,他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立种种名称呐,好啊、坏呀,种种分别。那么就要去取着它了。
 
 
 
【五者、起业相,依于名字,寻名取著,造种种业故。】
 
 
 
“五者起业相”,既然去取,有取又开始造业了,那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有。“有”也是“业”的意思。“依于名字,寻名取著”,取这个好还是那个不好,所以接下来又造种种业。
 
 
 
【六者、业系苦相,以依业受果,不自在故。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第六“业系苦相”,就是十二因缘后面的两支:生和老死。因为有业,你肯定会导致新的生命,然后又有衰老,一期的无常就有苦相。“以依业受果”,因为造业,你肯定要受果报的嘛!“不自在故”,所以不自在。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下面总结说,我们不自在就是因为有无明,无明能生起世间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你看,这所谓的无明就是不觉,不觉就是世间的种种染污法,总称为不觉。
 
 
 
所以说这三细六粗的不觉相呢,分别告诉我们这么一个内心造业活动的过程。接下来是心生灭,对着科判你就会更清楚一点啊!上面说以不觉相生起两种,总明体相,然后别说枝末,三细六粗的种种相啊!
 
 
 
然后这也是心生灭的第三点,觉与不觉的同异如何,和合不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染与净和合,这两者相同异怎么样呢?如何来分别它呢?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这要说清楚了。

【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真如义故,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唯是随染业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如是无漏无明,随染幻差别,性染幻差别故。】
 
 
 
“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真如义故,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一切众生常住,一切众生就是佛,那是从真如这个角度来说的。
 
 
 
“入于涅槃”,当下就是涅槃呐!“菩提之法,非可修相”,不要修,没什么好修的。禅宗讲究竟,他说没什么好修,你就是佛,毕竟无碍,那是从真如边说。可是从杂染边说,你还有杂染、有烦恼,还有业啊!随业流转,这个现象是有差异的,那个从真如边说是没有错的。
 
 
 
“亦无色相可见”,自然没有色相可见,菩提也好,涅槃也好,也无相可见。“而有见色相者”,但是有见色相啊!从它体是无相,菩提涅槃体是无相,然后见到色相。我们现在见到色相,个子长高的、矮的、黑的、白的、胖的、瘦的等种种情形怎么办呢?
 
 
 
下面告诉说,“唯是随染业幻所作”,如幻所作,如幻的业报受如幻的报体。“非是智色不空之性”,注意“智色”两个字啊!“智色”就是如来藏不空性,就是真如的真智,也可以说法身不可思议色,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缘的那个色叫做智色。我们总是在教理上说法身无有相啊!
那么圣人怎么证呢?以智所证的那个果,所以叫做“智色”。非凡夫境界所缘,所以说“非是智色不空之性”。我们所见的那个业感的缘起,报体相种种相呢?不是这个智色不空之性。
这样听懂吧!听懂没有?本来是无相,可是我们见到种种相,长得这样那样的相,这怎么回事啊?幻相,业感杂染相,不是那个智色不空之性。不是说有如实空如实不空吗?所谓如实不空,那个境是圣者所缘,不是我们所能够看见。我们今天所看的都是怎么样?不实在的相,杂染相,业感相而已。
“以智相无可见故”,这个智慧之相不可见。我们通常说叫法身不可见,不是我们凡人能见,圣者可见,这是同相,同相里面告诉我们说本性是一样的。虽然见到种种相,那是杂染的,不是真实的。
好,异相呢?“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上面说造种种瓦器的基本材料是什么呢?都是泥巴土,是一样的。你看我们坐这么多人,每一个人那个基本的土是一样。什么土?
佛性真如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真如是一样的,可是我们如幻化的报体,我们各自所造的业是不一样,所以我们所现的这种相也不一样。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个相,不是我们所见的本体那个相,是这个意思。那么底下说,所谓异相,各各不同啊!
瓶子造的各式各样,有大小的不同。“如是无漏无明”,无漏跟无明呢,“随染幻差别”,随染,无漏的真如跟无明和合了。说难听点,这个人本来很好,跟他鬼混混到那里去了,混得不好变成杂染了,变成随染而有差别。
“性染幻差别故”,它加个“幻”字,如幻的,意思说这不是真实的。“随染幻差别,性染幻差别”,“随染”随着业现得不一样,那么我们本来那个真性自性如来性随染而有差别。体没有差别,相是有差别的。无论处在哪一类众生,这个相是有别,但是性是无差别的。告诉我们这样,同异相如何?
 
 

(责任编辑: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