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经论讲记 >

《大乘起信论》摘要15

【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真如净法,实无于染”,真如心本来是没有染污的,“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我刚才讲了,真如被无明给熏了现染相,而不是真如成为染。真如叫什么?随染。随染污而去,做不了主,无明力量太强了。
 
 
 
你发现没有,我们这烦恼力量很强的。很多人好心想住在这里,可是他无明那个力量很强。牵引着他,很拉拔的,我实在是想住啊!然后我住不下去,为什么呢?太寂寞了。平兴寺真的也够寂寞的了,不信你白天到外面看看,一点声音都没有。因为最近工人们干活都到后山去,你根本听不到什么声音,没有游人,也没有香客。哎呀!静得可怕。
 
 
 
今天福州有一个医院的一个副院长来,他问我说你们这住多少人呢?我说这有三四百人吧!他说哪有三四百人,没看见人呐!我说不可能满院子跑吧!是不是这样。
 
 
 
很静,静的难受。难受它无明就会怎么样呢?他总要找个东西呀!跟无明能相应的东西做一做,平兴寺没有,没有怎么办呐?它就会牵引他。出去了以后呢?那个真如又开始熏了,有没有?到外面无明熏熏,他就觉得不行,我这真如应该开始熏,回去吧!
 
 
 
很多人出去,他又会回来,回来这里住一段时间呢,我要出去。你不信看安居完了,有很多人出去,请假出去不用说了,出单的就有很多人。出去一段时间,他说我还是回到平兴寺去比较好,住一段时间太寂寞了,无聊。
 
 
 
啃那个《三大部》实在是太没意思了,那文字多难啃呐!所以说我们这里没有激情啊!是不是这样?只有平静,所以说他就不容易。这个心性我们知道是这样,这样呢,真如就会随染,现染相就去了。
 
 
 
“无明染法,实无净业”,无明染,它哪里会有净呢?现在以真如来熏它,“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他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啊!上面是染相,底下有净用。无明称为净用,被真如给熏了。所以说我们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有这样那样的做法,我认为怎么样?很正常,真的很正常。为什么?他是凡夫有烦恼,你没办法呀!他会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没有这样做,他就很难受,为什么?无明业的一种现行啊!不是他自己愿意那样做,因为染法的力量太强盛,会牵引他去那样做,所以说我们的业是这样啊!
 
 
 
你投胎不投胎,你做不了主;你受报不受报,你也做不了主。除非说那些登地菩萨,乃至证得果位的一些圣人,他才能够做得了主,没有问题。你做不了主,你想在这个世间久久呆在那里,你呆在那干嘛?肯定随业牵引去的嘛!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不要说别的,就说感冒中暑了。你叫不要中暑,我不要感冒,你做得了主吗?一点办法没有。再来,磕睡的人叫他不要睡觉,他就没办法,是不是这样?磕睡不是说,你想他不磕睡他就不磕睡,他心里面睡了,眼睛睁开,心却闭上了,真的很痛苦的。想磕睡真是很痛苦的。你眼睛睁大大的,过一会儿他眼睛没神,心就合上了,我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我想要到哪个地方去投胎,去行菩萨道啦!没办法的,有业嘛!必须把这个东西处理清楚,你才有办法在这个世界长期待下去,要不然你怎么呆下去,你呆不了。呆肯定能长期呆下去,你想干什么,不一定按照你想干的那样去干。我要行菩萨道,像观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八十二变,你变不了啊!对不对?你那个变就随业去变了,变个怪样子出来,对吧?变四个脚,无数个脚乃至没有脚,就变成这样子,是不是这样?是随业流转。
接下来是第二句。我们说这科判里面,第一是“生灭明不生灭”,第二是“熏习显无尽”。然后上面是讲熏习的体,熏习体有四种,对吧!哪四种?真如、无明、妄心和六尘的境界,这四种东西会互相熏的。下面是第二,“熏习起染法不断”,就是无明来熏真如使我们去流转,一直延续不断的情形是什么。我们先要了解,知道这个以后才有办法,如何去解决它去断它呀!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下面第一句,这里分成好几句,你们不妨也勾一下子就知道了。第一句,“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你看见没有,有真如,然后这里是有无明,但是依真如而有无明啊!本体是真如,但是他有无始无明。这一句叫无明熏习成妄心了啊!无明熏习成妄心,也就是无明很讨厌呐,老跟着真如,无明依真如,然后它来怎么样呢?迷蒙真如,它迷惑它。无明熏真如,使真如成为妄心,但是真如不是变成妄心,只是无明一种等流的显现呐!无明它还是依着真如,然后它来迷蒙真如了,使真如不显现,所以说“有于无明”。
 
 
 
“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因为有无明染法的因,“即熏习真如”。你看见没有,这无明来熏习真如,染法把我们的清净心给熏住,无始以来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继续还是那样,虽然出家了有一点点始觉,对吧!哎呀,世间苦啊!世间没有意思啊!我去出家,去修行去吧!我们也修啊!一天到晚也在修。早晨起来上早殿苦恼不堪呐!修得很苦恼,是不是这样。有几个喜欢上早殿的,没有办法呀!
 
 
 
刚来出家的净人,我们告诉他说,要天天上早晚殿啊!那没问题!这是应该做的,我很喜欢。喜欢一段时间,他就不喜欢了。刚开始嘛!那么多人在那里,诵经、唱赞,他会怎么样?很震撼,很有意思。过一段时间很熟了,敲一下,下一下怎么敲,他都知道,即使不会敲他都不知道啊!三皈依就那么几拜,太平淡啦!
 
 
 
大殿敲多少下都有规定的,你多敲了就敲错了,少敲了也不行。天天如是,是不是这样,所以说不愿意啊!你老变换,变来变去大家觉得挺好。他老变,老变,也是挺讨厌的。今天又这样,明天又那样,到底是怎么样,也不行呐!所以说我们这人很难搞,发现没有?你说今天做晚课念《弥陀经》,明天晚课念《金刚经》,人家说到底念什么?天天念又觉得说怎么样?太平淡很烦,换来换去你不烦?也烦呐!
 
 
 
典座师父常常说,哎呀!我们要换换口味。我说你怎么换,他就那么吃,你不换,他也那么吃,没啥,吃呗,是不是这样。换素菜,你换来换去还是那个味道嘛!是不是这样?咋吃都吃不到别的味道,鱼的味道吃不出来嘛!是不是这样?吃肉的味道你吃得出来?吃不出来,就那样吃呗!下饭就好,对吧!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嘛!这就没什么事了。“食存五观”挂在那里,时间久了好像也没有多少观呐!对不对?有人会念一下子,“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完了,吃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烦恼没那么好调,对不对,所以说这无明来熏真如,这是第一句。
 
【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著,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第二句也是“以”字啊!“以熏习故,则有妄心”,这句话叫作妄心熏习妄境。第一句叫作无明熏习成妄心,第二句叫作妄心熏习成妄境,第三句叫作妄境熏习成惑业苦,这样才形成流转生死。先是无明熏真如,真如被无明拖下去变成虚妄的心了。那这个虚妄的心呢?有虚妄心,心动了,有动嘛!这境界就现前。心生则种种法生,自然境界就现前,所以说妄心熏这个境界。那么这样呢,不觉性的无明又起来了,等于说有妄心助长这个无明,然后无明又起来再增加力量,使你妄心更加强盛,无明更加明显,是这样而来。所以说“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你看本来是无明去熏真如,然后起妄心,现在这个妄心又在那里作用增长啊,增长它又来熏习无明。既然无明不觉啊,“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简单地说有妄心,这无明就会自然地动念头,现起境界。
 
 
 
第三“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真如已经被无明拖下去了,然后起念头,接著虚妄的境界就起来了。有这个境界的染法缘故,色身香味触这些事情起来了。这个东西好吃啊!不好吃啊!很明显的嘛!对不对?你有个东西去对它,好看不好看,没境界你怎么分别好看不好看?境界现前了,你自然就有好看不好看嘛!感觉好不好啊?他有啊!你看,这空调感觉好不好?有人怕吹空调,他说空调那个味道闻了很难受,他受不了,空调什么味道?有人他能闻到,就是有这个境界,他自然会去分别它。有这个缘助长它,事情就产生,染法这样的缘。
 
 
 
“即熏习妄心”,你看见没有,本来是妄心起而现境界,然后现在境界又来了现前了。讨厌这个空调怎么怎么样,有个境界在那里,然后你又动心啦,讨厌或者不讨厌。哎呀,辣椒真好吃,讨厌,太辣。茄子是好啊,太油,是不是这样?境界现前,然后你用什么心去对它,又起了,又增长啦!你有个怨家,跟你的缘不怎么好,这个人在你面前走过,你会怎么样呢?讨厌,走路都没走路个样,是不是这样?
 
 
 
所以说中国人讲了,情人眼里出什么?出美女嘛,西施,西施哪有那么多。缘嘛,他那个境有不同的心态,妄想显现它都不一样的,境界都不一样,这就是唯识,妄心不一样。所以说这样呢,有这个境界来,妄心就现前。所以说有缘的人他怎么走,哎呀,我这个道友走路实在是好看!我这个道友说话实在是好听!他就舒服。真有这样的缘呐!有五百世缘、二百世缘、一百世缘,你以为没有啊!那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都是有缘的呢,有善缘有恶缘呐!有人感情好得很,有人感情就不好。感情好过头了,也会麻烦,对吧!
 
 
 
什么是好过头的呢?就是这个舌头跟牙太近,它就会咬到它,它们关系比较好啊!有没有谁牙齿能够咬到耳朵,稍微离远一点它咬不着。所以说这个境界的现前,这样不觉心动,故现妄境。有妄心,再起这个妄的境界,因为身心会取境啊!身心取境,取境怎么样呢?造业。身心取境这是无知啊,无知不就是惑嘛,不知道而取境界。哎呀!这个好,那个好,好什么嘛?你回观一下,哎呀!这个东西实在是好!好什么?世间法如梦幻泡影,有智慧一下就把它转换过来。因为有惑去取境,取境怎么样呢?自然会造业啊!造业会怎么样?苦,你自然就有轮回,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怎么样呢?“即熏习妄心,令其念著”,“著”就是显著明显大了,这念头越来越大越明显了。“造种种业”,你妄心需求,心太强了嘛!需求心太强会怎么样呢?就会造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等于说造了业,自然会受这个苦报。有这么个心相,这染法起,不断,一直是这样啊!受苦了,受苦他还会起惑还会造业啊!所以说惑、业、苦,他们就这样一直流转不停息,像车轮一样旋转。
上次说到“心生灭相”的第二点,叫“熏习显无尽”,这里第二就是“熏习起染法不断”。熏习染法不断,主要有三法让它不断,也就是妄境界、妄心和无明。这三者互相熏的缘故,才会一直延续不断。
 
 
 
那么下面我们看,这里主要指出是什么呢?无明熏习成妄心,妄心熏妄境,然后由妄境熏成惑业苦。接下来是妄境界,它就解释上面三种法:无明、妄心和妄境。
 
 
 
【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念熏习,二者、增长取熏习。】
 
 
 
底下先从妄境解释,然后妄心再到无明这样倒回去。我们现在看,“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念熏习,二者、增长取熏习”。一个念,一个取。
 
 
 
“念”就相当于“知”,念知,“取”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情”,有什么区别呢?只是一个深浅的问题。念头,心里面有这个东西,然后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取,对境产生执著。
 
 
 
先要了解,了解完了产生执著和追求,叫作增长念。观念上先形成,然后再来有一个情感上的问题,就是执著啊!那么这是妄境界,对境界的了别,然后取著于境界叫妄境界。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二者、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
 
 
 
“妄心熏习义有两种,云何为二?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这个“根本”是对下面的“增长”而言。它是根本,有根你才能够长起来,所以说根本是对增长而说。这个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为什么会这么讲呢?这就是变易生死。这些罗汉、辟支佛,乃至菩萨,他们已经了解,但是没断完,他开始有一个变易的过程,像我们这种分段生死,他们已经断了。他要分破,一直往上增,这种增上,主要依这个来断,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这是叫做什么呢?生死苦,这三者都是圣人,怎么会有苦呢?这是变易生死。
 
 
 
那这里说一切菩萨,应该指无生法忍的菩萨,他不是究竟啊!所以他还有一个变易生死的过程。
 
 
 
那么第二是“增长分别事识”,事识也就是前六识,依这个妄心呢,那么有这个业识的一种增长,前六识所缘的境生起妄心。既然有这样,那么所有的业识它会慢慢地增长。所谓增长、熏习、听闻,对外面取境,这样会怎么样呢?“能受凡夫业系苦故”,这就叫分段生死。
 
 
 
上面说根本熏习,这个业识根本,圣人依此来断烦恼,然后有个变易生死过程。凡夫对这样的业识,他有个增长过程,增长如果往杂染的去虚妄分别,他自然会流转于生死。这是两个概念啊!圣人依此可以证什么呢?分段生死断了,可以慢慢的有一个变易生死的过程。如果是凡夫依这个根本,他慢慢会增长起来。前六识增长,对境的一个虚妄认识业识增长。这样就会什么呢?受凡夫的业系,因为有业,凡夫前六识的增长,自然就会有业牵引去受苦,所以这个地方才叫做什么?染法熏习不断,染法熏习就依根本而增长。
 
 
 
那我们看一个是妄境,一个是妄心,妄境界对境界的取著。然后对于妄心,圣人依此妄心,他可以断烦恼证变易;凡夫依此妄心,他可以轮回业系受报。
【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二者、所起见爱熏习,以能成就分别事识义故。】
 
 
 
第三点,“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根本熏习”,根本就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来熏真如。因为真如与无明始终是无始同时并存的,然后这个时候真如没有显现出来。就好像矿石里面有黄金,矿石太多把黄金给埋了,这样就是根本无明来熏真如。
 
 
 
“以能成就业识义故”,这个业识就是前六识,它一直在那里无有间断的运作,在分别思量。因为有根本无明所依,他才能够有造业嘛!这是无明熏真如,所谓无明熏啊!
 
 
 
然后第二者,“所起见爱熏习”,见爱就是从无明而起的种种见解。“身、边、邪、见、戒”,这都是属于种种见。有见,然后他产生爱的执著,这就是染业熏习的增上,这样他能够来成就分别事识义故。因为有从无明而起的见爱不断地熏习,这样会怎么样呢?分别事识就生起来了。
 
 
 
举个例子说,我们有根本无明在那里,然后见到境界了,斋堂端一盘的水果里面有好几种,有黄黄的瓜、有西瓜、有哈密瓜、然后还有那个火龙果,就这样一个境界放在那里,然后你看见会怎么样呢?那就产生分别。我到底要吃哪一个呢?这就是分别事识而生起。
 
 
 
根本无明,因为对境它就会起见爱,然后去取著,你自然就会生起来。我多要一个啦,如何这般,譬如是这样的,那么这就叫做无明在那里熏习,它业才会不断。
 
 
 
无明必须要通过事识啊!“事识”就是粗显的前六识,非常明显能看见了解。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很明显能够表现出来,那就叫做“事识”。
 
 
 
第八阿赖耶识只是种子起现行你才知道,种子里面有这些东西,一个人他不表现出来,你根本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等他表现出来,那就是“事识”。
 
 
 
那么这个叫“熏习起染法不断”。换句话说就是染法在那里熏习,使众生生死轮回不断。我们这里是熏习染法,就是染法在那里熏习,也就是无明、妄心、妄境啊,这些在那里熏习,使众生一直流转于生死。

(责任编辑: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