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平兴寺

当前位置: 主页 > 般若慧海 > 往生故事 >

蕅益大师

时间:2024-07-19 10:05来源:未知 作者:清凉 点击:
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名智旭, 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自云 :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 道人既蹴然不敢 ;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 屑。故名

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名智旭, 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自云 :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 道人既蹴然不敢 ;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 屑。故名八不也)。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十年持念大 悲咒以祈子,母亲金氏梦观音菩萨抱儿授之而生大师。大 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誓 灭佛老二教,开荤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时阅 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幡然认识到以 前的错谬,将所著的《辟佛论》付之一炬。二十岁,注解 《论语》,至“天下归仁”一句时,不能下笔,废寝忘餐三 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其年冬,父亲亡故,读《地藏菩萨 本愿经》,发出世心,每日持诵佛名,尽焚文稿二千余篇。 二十三岁时,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中的“世界在空, 空生大觉”,心生疑团 :“为何有这样的大觉,竟如此推崇 空界?”闷绝无措,自感昏沉散乱颇重,功夫不能相续, 遂于佛像前发四十八愿,决意出家,体究大事。   二十四岁时,梦中礼拜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时 憨山大师在曹溪,不能往从,乃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 出家,命名智旭。
 同年,入径山坐禅参究。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极处, 身心世界,忽然消殒。因而了知这个身体,从无始劫来,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只是坚固妄想所现的影子,刹那刹 那,念念不住,的确不是从父母生的。这时,一切经论, 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无不通达。久之,则胸次空空,不 复留一字注脚。越一年,大师仰崇莲池大师而作私淑弟 子,于莲池大师像前自誓受比丘菩萨戒。尔后遍阅律藏。 在三次阅律藏基础上,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为明清以 来最精湛的律学著述。   二十八岁时,母亲病笃,痛切肺肝,丧葬尽礼,誓住 深山,掩关修道。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西方净 土。尔后,多次结坛闭关念佛(或持往生咒),发愿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大师身体力行,广学专弘,扭转当时轻视净 土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五十七岁时,大师示疾,遗命身体火化,屑骨和粉, 分施水陆禽鱼,以结往生西方之缘。跏趺而坐,面西念 佛,举手而逝。   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启龛,见大师趺坐巍 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与鸠摩 罗什大师的舌相不坏,同一征信。门徒们不忍遵从遗命, 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蕅益大师著述宏富,凡五十九种,计二百五十四卷。 莲宗著述主要有《弥陀要解》《灵峰宗论》以及大师亲选的 《净土十要》等,都是净业行人修学的经典之作。

思想

 蕅益大师的佛学思想淹贯宏富,兹仅以大师的净土思 想,略标为三 :  

 (一) 念佛即圆顿心宗

  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佛一门。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 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中流出,亦无不还归此三昧门。 莲宗念佛法门圆顿之要旨,体现出广度利钝众生的善巧方 便。   当时有卓左车居士以崇禅抑净之心,投书问难于大师 :“如何是念佛门中通身入理向上一路,直踏毗卢顶上 行作略?如何是学人初下手时便离四句、绝百非念佛?如 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淆讹处脑后一锤?从来宗门语句,壁 立万仞,一涉净土,定属廉纤。冀和尚将向来自性弥陀、 唯心净土等语,撇向一边,亲见如来境界,快说一番,震 动大千世界。”大师答言 :“向上一著,非净非禅,即禅即 净,才言参究,已是曲为下根。果大丈夫,自应谛信是心 作佛,是心是佛。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 ;若念 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净土极则事,无念外之 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 ;正下手时,便不落四 句百非,通身拶入 ;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 量诸佛 ;但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诸佛净土,此是向上一路。若舍现前弥陀,别言自性弥陀 ;舍西方 净土,别言唯心净土,此是淆讹公案。经云 :‘三贤十圣 住果报,惟佛一人居净土’,此是脑后一锤。普贤十大愿 王,导归极乐,谁敢收作权乘?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 得心开,谁谓定属廉纤?但能深信此门,依信立愿,依愿 起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 轮,照古照今,非为分外,何止震动大千世界而已。”答语 明快犀利。   大师回答弟子恭请心要之问,答云 :“心要莫若念 佛……念佛心即是佛……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 ; 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 ;而不念时便寂然 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 恐又生种种杂念 ;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 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 外无心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 去,则诸佛出广长舌相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 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金口诚 言,可不信哉!”
 大师从“一即一切”的圆顿理念出发,判言念佛法门 乃总持一切的妙法。《示念佛法门》云 :“岂知念得阿弥陀 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 ;千七百公案向上 机关,亦在里许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 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 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 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 惑,即大智慧。”这段文句与莲池大师的“一句阿弥陀佛, 赅罗八教,圆摄五宗”之说,同一韵致。  

(二) 淹贯诸宗,会归净土

  大师注重行解相资,一生精进修行之余,前后阅律藏 三遍,大乘经两遍,小乘经及大小论、两土撰述各一遍, 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用作后世众生涉猎佛典 之指南。其《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云 :“敬就灵峰藏堂, 邀同志法侣……和合一心,结社三载。每日三时课诵,称 礼洪名 ;二时止静,研穷大藏。教观双修,戒乘俱急,愿 与法界众生,决定同生极乐。”由上可证知大师淹贯诸宗, 会归净土之特色。   大师以此自行,亦以此化他。开示学人 :圆顿行人, 通达万法,圆悟一心 ;自行则无惑不破,化他则无机不 接。欲遍通一切法门,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 必得其要绪,方能势如破竹,应以《华严经》《法华经》 《首楞严经》、唯识宗为司南 ;而要通达这些经典,又须藉 天台智者大师、华严贤首大师、法相窥基大师的诠释为准 绳,融会贯通,并会归于净土。以此开解,即以此成行, 教观齐彰,禅净一致,卓绝千古。大师这一思想,遥接慈 愍三藏、永明大师之遗响,善巧导引他宗行人皈投净土, 同时亦强固专修净业者的信心。  

(三) 严持戒律,专志求生

  大师目睹当时律学多讹,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撰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梵网合 注》等。作《五戒歌》云 :“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 等闲看。浮囊渡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理胜欲,便 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军箭,凛凛孤怀月影 寒。……三皈五戒果精明,观音势至为师友。”   大师对戒律的持犯开遮有甚精深的理解,并身体力 行,严于解剖自己。每自谓躬行多玷,不敢为人作师范。 曾于安居日,燃顶香六炷,设阄佛前,问堪作和尚否?乃 至当退居菩萨沙弥优婆塞否?得菩萨沙弥阄,遂终身不为 人授戒。   据大师弟子成时记载,成时法师始晤大师(五十岁 时),大师一日对成时说 :“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法师听了大骇,谓 :“何不努力恢 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出家 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 见,非在多知见 ;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故 抹倒禅之一字,努力以戒律教观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 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 轮,仗诸佛力,再来此土兴隆佛法。至于随时著述,竭力 讲演,皆聊与有缘众生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 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由此思路一转,大师晚年可谓专修专弘净业了。《自像 赞》中,大师自况 :“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 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 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䒃。”念佛矢志净土的目标确 定,亦假之以忏悔自讼,洗濯心垢,藉此惭愧种子,方堪 送想乐邦。大师以身说法,感人至深。五十六岁时示疾, 曾寄钱牧斋书云 :“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季秋阅藏方竟。仲 冬一病更甚,七昼夜不能坐卧,不能饮食,不可疗治,无 术分解,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而已。具缚凡夫 损己利人,人未必利,己之受害如此。平日实唯在心性上 用力,尚不得力,况仅从文字上用力者哉?出生死,成菩 提,殊非易事,非丈室谁知此实语也。”大师示疾,抛却己 分,专仰佛力济拔,对自负高慢者,亦不啻当头棒喝。   大师《病间偶成》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 何人”之句,表明大师虽自谦是烦惑未能伏断的名字位凡 夫,然则大彻大悟,知见与佛齐等,以肉眼作佛眼用,其 诸著述言说,皆可考诸佛祖而俟百世,故堪作末法之慧 炬,导引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以上从三方面略述大师的净土思想,其信愿行等内 容,因后文将陆续论及,故于兹从略。大师在莲宗祖师中 是著述最多的一位,其《弥陀要解》独步千古,成为莲宗 经典力作。大师的身行垂范与著述,契理契机,于今尚能 感受到其不竭的活力与影响力。大师的本迹不可思议(印 祖常云,蕅祖乃法身大士再来),吾人应对大师的言传身教 拳拳服膺,方不负大师之婆心。

附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 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 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 加深对莲宗信藏的理解,了达莲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 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 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述如下 :
一、 信自与信他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 ; 竖无初后,横绝边涯 ;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 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 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 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 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自即是信自性常住真心(或曰真如、本觉等)。此真 心既不是肉团假心,也不是攀缘六尘分别影事之妄心。真 心在时间上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无始无终(无量 寿);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无有边际(无量光)。自性不变 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随形六道,佛性在圣不增、在凡 不减。真心包裹太虚,无量刹土皆是真心所现之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不在自性之外。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归投弥 陀愿海,就路还家,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净业 行人于此信入,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即是相信佛的 悲智,仰信释尊所宣说的念佛法门真实不虚 ;坚信阿弥陀 佛普度九界众生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 ;相信十方诸佛出广 长舌相的证诚与护念,因而随顺佛的真实教敕,决志求生 净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自是修持佛法的前提。深信即心即佛,方能勇猛精 进地作佛。无量光即自性照,无量寿即自性寂 ;观世音即 自性悲,大势至即自性智 ;声闻即自性真,菩萨即自性 俗。西方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信自具 足,方能真切地信他。内重己灵,外慕诸圣,托彼依正, 显我自心。以阿弥陀佛大愿作增上缘,往生彼土,华开见 佛,方悟阿弥陀佛即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净业行人以 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 速疾成就佛果。莲宗正信首在了他即自,生佛不二。距此 十万亿佛刹之遥的阿弥陀佛,原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 ;弥 陀光明,每常在我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能不随外境, 反照心源,则佛法一时具足。
二、 信因与信果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 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以果地觉作因地心,此乃莲宗因果理则。妙因妙果, 不可思议。以散乱心称念佛名,犹如播入神识中的金刚种 子,将来终有发芽、开花、结果之日。况以深信切愿,一 心系念弥陀名号,安得不往生西方净土?!十方众生以信 愿持名为能感之因,阿弥陀佛以大悲弘愿为所应之缘。因 缘际会,业事成办。西方莲池海会菩萨圣众,悉由念佛三 昧得遂往生。如是因果,似水赴水,以空印空,自然所牵 随。持名念佛,因果同时,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 佛时 ;求生时即往生时,往生时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 无前后。下凡众生带业往生皆得阿鞞跋致,于念不退中, 超尽四十一因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如 是因果,迥出通途教理之外。因心果觉,如影随形,如响 答声。持名妙德,不可思议。
三、 信事与信理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 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 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 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 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 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 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 名信理。 信事从事境起信。深信心无尽故,依心所现之境相亦 无尽。距此土十万亿刹土之遥的西方,实有极乐世界,不 同于虚构的寓言神话。信理乃从法界理体起信。吾人一念 心性具足《华严》四法界。一念心性即是法界理体(理法 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皆吾现前一念心性所现 之影(事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水 一华,当体即是阿弥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 法身,即具足法界的全体大用(理事无碍法界)。吾人常住 真心,湛寂光明,遍周微尘佛刹,亦遍于西方净土中。吾 辈众生,虽迷惑颠倒,苟能一念至诚发愿往生,安乐净土 宝池已萌莲种。同样,阿弥陀佛的愿心光明,亦遍周十方 无量世界,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心众生心,如大圆镜 与摩尼珠,相渗互即。弥陀心内众生,念念归投极乐 ;众 生心内弥陀,声声呼唤浪子。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 ; 未举念时,早已成就 ;才举此念,即便圆成。譬如一室千 灯,光光互相遍满,重重交相融摄,不相妨碍(事事无碍 法界)。莲宗事理乃不可思议境界,如能由事究理,由理成 事,由不可思议心性契入莲宗不可思议之事理,由此升华 的信心,可谓金刚之信。上述六信三对范畴,既内在关联,又相对独立。从六 信的次第看,信自是净业修持的首要前提,信自为信他提 供依托。深信弥陀净土的真实存在,顺从释迦本师的教敕 与十方诸佛的证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了他即自,心 境一如。极乐虽唯心之净土,实有可到之地 ;弥陀虽自性 之弥陀,实有可觐之佛。信因信果,圆发三心,勤修三福,信愿持名,成就往生,速疾成佛,净土法门即是行超 普贤登彼岸。信事信理,相得益彰,了达莲宗奥理,增上 事境之信。从念佛事相入手,即能加深对莲宗玄理的悟 解。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暗合道妙,巧入无 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如马鸣、龙树、智者、 永明等奉持念佛法门,深得法益 ;钝根劣智乃至五逆十恶 之流颛蒙念佛,亦获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实益。六信具 足,上品上生 ;部分具信,念能相续,亦不虚入品之功。 净土法门,因心果觉,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信心功德 何可思议。
  综上所述,善导、蕅益二位祖师的诠信,彰显阿弥陀 佛的悲智愿力,开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妙用,启人信心,功 德无量。善导大师单刀直入,直揭莲宗信心的本质内核, 甚具深沉的宗教情怀,令人回肠荡气。蕅益大师周详圆 融,诠释莲宗信心的原始要终,与通途教理相衬互成,有 高屋建瓴之势。善导、蕅益的二种诠信,在莲宗的弘传过 程中,随机隐显,相得益彰。近代印光大师,冰鉴众生机 宜,明倡善导式的诠信,密护蕅益式的诠信 ;孤峰与山脉 相映成趣,捷径与普门并行不悖,广启众生信根,厥功甚 伟。
(责任编辑:清凉)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