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佛法开示 > 净心诫观法 >

《净心诫观法》界诠法师 宣讲(41)

【经云:“此等比丘名秃居士、名披袈裟贼、名秃猎师、名三涂人、名无羞人、名一阐提、名谤三宝、名害一切檀越眼目、名生死种子、名障圣道。远离此等十种恶名即为净心”】
 
  此有十种恶名。头剃光那跟在家人一样。你还是喜好在家的那些东西。那袈裟有很多功德的。乃至畜一小片的袈裟。你将来意思说。乃至到千佛出世。最后楼至佛你都能够解脱。所以出家人袈裟不能随便离的。你说释迦牟尼佛法能不能解脱。弥勒佛也解脱。弥勒佛一直不能解脱。到楼至佛那个时间你必定解脱。这佛的誓愿。你畜它你就能解脱。佛不虚言。所以这是真实的。佛经里面有个故事:有个猎人他披着袈裟去打鹿,那个鹿它有善根,看见披袈裟的人,它就不害怕亲近他,于是猎人就披着袈裟打猎,他就打中了,是这样。这种人是造三涂的业,披着袈裟无有羞耻,没有善根。虽然在三宝当中,但这等于诽谤三宝的形象。在家人不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我们做非法事去引导他,让他造业,那就坏他的眼目,就要种生死的种子。这里有十种坏的现象,我们远离它,即不能做以上的种种恶事,也不要做破戒的事情,就是净心。
 
 
 
 
 
  【可怪凡夫人,积聚贪瞋痴。破戒无羞耻,轻贱木叉珍】
 
  “木叉”就是解脱戒律。“轻贱木叉”能够不轻贱木叉,就不会做破戒的事情。
 
 
 
 
 
  【追求忙如火,种植涉艰辛,教他多布施,自舍若抽筋】
 
  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忙的像火烧一样,做这些很辛苦的事情。如果要他多做些布施,就象要抽他的的筋那么难受。我们学佛人都应该行布施,不要只是劝别人布施,放生、印经书、做好事都可以,我们有钱就应该舍,不要舍不得。
 
 
 
 
 
  【傲慢善知识,恃怙脓血身,放逸着五欲,何时出苦津】
 
  对善知识心无恭敬反起傲慢,只看重自己那个臭皮囊的身体。放逸自己,执着于世间五欲之乐,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执着这些五欲不能出生死的苦海。
 
 
 
 
 
  【衣贪五色服,食贪常饱肚,舍静入愦闹,经戒未曾睹】
 
  唯恨吃不饱,要穿的好吃得饱。舍弃寂静的地方到愦闹的地方去,经教和戒律都不学。现在出家人住的地方起码要三通,通什么呢?公路要通、通讯要通,电要通。没有电灯住得下吗?哪一天停电大家都很难过;电话打不通也不行;哪个地方说要走路到达车不能到的话,也没人去住。所以说要三通,最好是住城市的地方,那就更有人愿意去。
 
 
 
  【拔草复掘地,溉灌治园圃,生业过俗人,瓮匮居三五】
 
  拔草掘地那是坏生种,因为戒律不了解,坏地种植的事情。“生业”就是做生意的事情,乃至跟俗人交往,以及家居用具很多。
 
 
 
 
 
  【唯忧财不足,锁门牢闭户,高声大语笑,谄慢心未普】
 
  每天担心着财物的不足,如果财产很多呢,时常要锁门。
 
  经常大声说笑,放纵自己,以及说谄慢,唯恐心不广。

【毁犯四重禁,抵突凶如虎,身坏永沉沦,罪毕生夷虏】
 
  坏戒破戒,住在庙里非常地凶狠,就像老虎一样,你不敢去摸它。这生过完就永远沉沦,罪毕就生到偏僻的地方去了,以后人身就不具足了。
 
 
 
 
 
  【可念众生狂,痴暗无慧光,但贪目前利,不见当来殃】
 
  可叹众生轻狂不守戒律,内心痴暗无有智慧。只看眼前的利益,不见当来的果报。
 
 
 
  【出家望静乐,返为驰逐忙,抱财忽命终,道俗竟分张】
 
  整天为世间的事情忙碌是错的,应该为法务而忙。抱着财忽然命终了,那么道与俗,为了你这财产而来分张。
 
 
 
 
 
  【恶性如蛇蝎,恶贪如豺狼,剃头无实德,高容返自伤】
 
  说话很刻薄,像蛇蝎般恶毒,贪婪像豺狼。
 
  虽然剃除了须发,已经毁伤容体,而没有出家人那种实德。出家的僧格、人格是很高的,可是自己给毁伤了。
 
 
 
 
 
  【隐罪求名闻,不畏利养疮,白衣修戒施,寿尽生天堂】
 
  隐藏自己的罪业去求名闻利养,不怕这利养所带来的坏处。佛说破戒比丘都因为利养丰厚,利养像毒疮一样,使修道就很难。佛在《目连问经》里面讲,目连尊者用他的神通观察到,未来的出家人沉沦在苦海当中,白衣踏着出家人的头上生天去。他问佛这是什么原因,佛说未来世的比丘不肯修道而破戒,在家的居士勤修戒律广施供养,所以得到生天的果报。
 
 
 
 
 
  【沙门倒悭惜,不观空无常,唯知造恶业,触事皆面墙】
 
  出家人都舍不得财产,不知道观无常,只知道造恶业,没有处理事务的能力。所谓“面墙”,就是说什么事情都答不来做不来。佛经里面有个摩诃罗比丘,他啥也不懂,什么都做不来。有一天他跟舍利弗一起去应供,那人家里娶妻生了儿子,请舍利弗去应供。舍利弗吃完饭以后,就祝愿说希望你这样的好事多多益善。第二次摩诃罗比丘一个人去应供了,那人家里刚刚有亲人去世,他吃完饭也用舍利弗那一段话来说,希望你以后这些事情多发生一点。结果这个摩诃罗被揍得半死。像摩诃罗这样就是愚痴不懂道理,他处事答不来,就叫面墙,也就无知的意思。
 
 
 
 
 
  【破戒违经律,无惭故覆藏,我作还我受,三涂遣谁当】
 
  破戒了有违背了经律,无惭愧又覆藏自己的罪业。罪业是自作自受,别人代替不了的。三涂你还能让谁来来替你承当?
 
 
 
 
 
  【虽无我人法,善恶亦不亡,三界轮回苦,六道生死长】
 
  我们常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三界中轮回是苦的,在六道中生死是漫长的。
 
 
 
  【如是诸恶过,谨慎好思量,愿断相续因,持心如金刚】
 
  因果逃不了的,善恶业都是如是。所以我们要发大心,发菩提心,并使道心坚固,像金刚一样不可毁坏。
 
 
 
 
 
  【定水洗烦恼,戒城自遮防,德如螺髻梵,去处见西方】
 
  螺髻梵是当时印度很有德行的一个梵士,我们要学他那样。
 
  “去处见西方”就是我们生处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我们最究竟的去处。
 
  这两段文,一段是观世间苦无常,世间种种不实的东西不要贪着;一段是告诉我们僧尼破戒都有哪些事情,我们一定要远离。如何去观察对照自己的心念。增长我们的道业信心。
【诫观外现威仪内起邪命法第八】
 
  “诫观“”就是说我们不要外面现着威仪相,内心起邪命法,外清内浊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如果有这些现象,应该把它改过来。内心如果是不清净,这与修道就不相应。
 
 
 
  【邪命者,所谓净治住处,严饰道场,罗列幡华及诸道具】【数为洗剃,常带袈裟,覆膞靴履,威仪齐整,缓行直进,下声软语,或复静默闭目低头,衣钵随身执着律相】
 
  “邪命”,就是想索取利养,得到人们的恭敬赞叹,把道场也搞得很清净庄严,形象搞得也很有威仪,这本来没有问题,但是有意地去造作呢,就不好。
 
  这就我们通常讲的装点禅相,好像修行那个样子,可是他内心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然其内心常求名利,望他请唤恭敬尊重,进戒度人强为师首,处在徒众希他依止,设解经律问时生难】
 
  内心想得到人家的赞叹,得到好的供养,希望人家恭敬尊重他,以他作为皈戒,然后皈向他去度化他人,就是勉为做人家的师长,做众首。“首”就是做首领,那庙里的一些领导。在大众当中总希望人家依止他,说他对经律有所了解。但有人去问他呢,他反而就生难刁难他人。
 
 
 
  【性多嫌恨恶眼视人,少见侵触不受其忏】
 
  内心嫌恶人家、嫉恨他人,恶眼视人,不以慈悲待人。“少见侵触”就是说如果稍微有人侵犯抵触了他,他就不接受人家的忏悔。
 
 
 
  【口若发言喜说机刺,嫉他得利如火烧心】
 
  一讲起话来,都是带着一种讥讽他人那样子,别人得到什么利养,他就生起嫉妒心,像火烧心一样那么难过。
 
 
 
  【情尘意垢曾未除遣,虽坐绳床起恶觉观】
 
  “情”是指内心妄情,缘于世间的红尘。“意”内心不清净,没有去断除它。
 
  “绳床”就是寺庙打坐或睡觉的地方,或者指睡觉的地方,想一些世间不好的事。
【攀缘乱想念世欲事,令夜恶梦漏失不净】【恶觉染意熏本识藏,结恶业种染能障净】【生死不绝轮回无际,受诸苦恼。三业不净乖八圣道,外白里黑顺八邪径,是名邪命欺诳凡圣】【如是观察,得名净心】
 
  “攀缘”,就是追逐名利权势,心向外攀援,总想着世间五欲的事情,夜间常作恶梦。不善的念头熏染识藏种子,造下恶业,又成为障碍清净修道的原因。八正道相反就是八邪径,本来是正见正思惟,他反过来不正见不正思惟,这样就叫做邪命。如果有起这样不好的心念,要及时把它转变过来,这是一种觉观,得名为净心。
 
 
 
 
 
  【口诵无常经,身作有常计,求望他利养,合眼未观谛】
 
  经常讲世间无常,但身常常作有常想,好像这个世间是永久的。整天去求索,希望他人能够供养,合起眼来,没有真实去观察修道的真谛。
 
 
 
 
 
  【三衣唯欲好,不肯着破弊,内心至粗犷,外相真似细】
 
  就是三衣要好的,破的不要,内心是很糟糕的,外相现出非常地威仪,以及举止都很好。
 
 
 
 
 
  【欺诳世间人,大悲为流涕,贤圣不赞叹,善神不扶卫】
 
  欺诳世间的人,诸佛菩萨都为此流涕,一切贤圣也都不会赞叹,以及善神也不会去拥护这样的人,将来他会得到种种恶报。
 
 
 
 
 
  【业障日夜增,戒定念念滞,虽有两个眼,复患一双曀】
 
  “业障日夜增”就是业障、障碍的事情越来越多,修戒修定念念产生障碍。“滞”就是障碍。“曀”就是阴沉,遮蔽住了看不见。虽然有眼睛,可那只是个世间的肉眼,而没有智慧,对一些事是浅知浅见。
 
  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戒止,不要装模作样,希望得到人家供养,这样对修道是一种障碍。
【诫观取相恃善诳佛法第九】
 
  就是取相的修行,好像世间的相似的善法,那这样叫做诳佛,就是骗佛。
 
 
 
  【经云:何者比丘名为诳佛?若言我修慈悲彼人瞋恚,我能布施某甲悭贪】
 
  怎么样的比丘名为诳佛呢?他常常讲我很修行我很慈悲,别人瞋恚;我能够布施,别人舍不得。“悭”是不愿意拿出去,“贪”喜欢别人的东西拿进来。
 
 
 
  【我具净戒彼人犯戒,我勤精进彼人懈怠,我有智慧彼人太愚,我今乐静彼染愦闹,我修威仪彼人轻躁,我如法住彼不如法】
 
  他只看着别人犯戒,自己持戒,就起贡高我慢的样子。
 
 
 
  【或恃隐山绝粒,纳衣一食、常坐不卧、冢间树下,或讲经律善解法相,我有如是福德智慧。取此相者即名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坚执是相,名为诳佛】
 
  “隐山绝粒”就是隐居在山中,不吃东西,还经常不倒单。如果说有这种心态的修行都不好。
 
  我们修行要有密行,不要大张旗鼓唯恐人家不知道。早晨很早起来,弄得大家不得安宁,尤其很多人共住一个房间,我们要注意别打扰到别人,互相尊重。不可以总以为我自己修行,去表示于他人,让人家觉得说我很修行那个样子。如果作为一个修道人。那这样的一种心态都要不得。修行不要着相,要离于相。有修行要隐藏,要有密行,不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人修道人应有的修养,所以说修行要隐藏。好东西要隐藏起来,坏东西要裸露出来,应该是这种心才好。
 
 
 
  【若人修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亦不生着,唯观世谛虚妄颠倒,如幻如梦无有一实】
 
  修三解脱门不生执着。我们通常说进入空门,就是讲这三种。寺庙的山门通常修三个门,指的也是这空、无相、无愿三门。空就是不可得,无相无有一相,无愿就是无所追求,这三个意思是一样。
 
  “世谛”是世间的真实义,世间真实是相对的真实,假名安立而已,就像幻化的东西,像作梦一样无有一实。

(责任编辑: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