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佛法开示 > 净心诫观法 >

《净心诫观法》界诠法师 宣讲(40)

【诫观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第七】
 
  这篇是说要看到我们本身,世间不实要认识。现在看到我们僧团内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要了解,不好的我们要去改变它。竹林寺想在这五台山建立一个如法的道场,也就非常地必要及时。四大名山到现在都走上了一种旅游化,商业化的一种道场,这个道风真正树建起来,现做得不够。峨眉山也有一个佛学院,普陀山也有一个佛学院,那么九华山也有一个佛学院,五台山有没有?有吧?女众佛学院,男众有没有?有吧?在哪里?圆照寺有佛学院,有佛学院吗?讲是讲了,它不成规模了,是不是这样,那么女众那个佛学院呢,现在搞得规模很大,是不是?好几百人,而且她们现在已经申请为中国佛学院的分院。你们没听说吗?“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们大概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女众现在那个佛学院办得很大,那么有一些出家人就是说,女众办佛学院也好事,反正也是出家人。好不好?也好也不好,这样说得比较圆满,你不能完全说不好,完全说好也可以,但是差一点,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了。我们作为一个比丘男众,男众在七众当中是领导六众的一个带头人,佛就是把所有的弘法大业嘱托给比丘,比丘要承担起教育比丘尼,乃至在家居士,这么一个责任。你看我们责任是这么重大,大家要慎重去对待这些问题。
 
 
 
  比丘尼发展起来,那对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我们有一个促进推动,搞不好呢,那我们就要到她那里去请问法。本来女众要到我们这里来问法,佛所制定的八敬法当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说,女众要到比丘那里请教诫,半月半月请教诫,她们所有的一些做事过程,都要我们来给她决断。
 
 
 
  女人有种种麻烦,所以《大爱道比丘尼经》里面,她就讲女人的种种种种过错,那么有人说女人也没那么严重吧,这就说明说我们看得不够透彻,女人烦恼多,所以必须要男子去调教她才可以,她小心小量,考虑的事情比较少,必须要男子去领导她,属于这种事情,我们男众比丘这个责任非常重大。所以这竹林寺也非常急需去成立一个如法如律的比丘道场。
 
 
 
  我们不是说办佛学院办得怎么样,首先说要有一个僧团,非常像样的僧团来领导一个名山。我们不是说野心有多大,说将来这个道场要成为四大名山的一个首刹,要比他们那个佛学院还要好。我们应该要成立这么一个道场——以戒律作为一个引导,一个基础。我们要学教、参禅、念佛,一个戒定慧双修的道场,这样才有生存的一个魅力,才有影响。我们每天都念“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所以这要靠大家一起来做,一起牺牲为佛教。
 
 
 
  我们出家了,要了解这佛法从哪里来。佛无央数劫在这个世间为众生做出尘点劫的、无数的身心牺牲,他所悟到的佛法告诉我们,让我们依此而修行,了脱生死,摆脱痛苦。我们现在遇到了,也了解了,我们要让这个法久住在世间,让更多的众生能够了解佛法,依佛法得到解脱。你看这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出牺牲,一边修行来充实自己,然后把这个法延续下去,延续下去,要靠僧团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我们凡夫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扭转什么,要有一个僧团的力量去影响,去转变,这个力量才大。所以说僧团本身这个格,能够提得上来,底下一些居士也好,那么沙弥、净人也好,要全部带动起来了,我们这个格没有提上来,僧团本身破破烂烂,出家人不像个样子,你怎么去带动呢,世人看你这和尚都是破破烂烂,无非是应酬一些俗事而已,他就看不起我们。如果我们真修行,有真本事,他不敢,他自然会恭敬我们。我们不是说希望他恭敬,他恭敬能够产生善根,对佛法产生好乐。你看这是何等的重要,所以要一起来做,不是靠一个人。
 
 
 
  他们一再要求请我来呢?我也是本着这一种目的而来,我不需要去追求任何功名,及什么好处而来到这里。我不想求什么,我们在南方的生活也比这里也好得多,环境也比这好得多,为什么跑这里来,就想说借此这么名山的一个好地方,创立好的这么一个学风道风来影响、改变一些出家人的一些不好的状况,让世俗认为还有正法存住在世间。我们在福建那边的一个山上,很小的一个地方,我们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在那个地区当中,大家都认为说,这个是一个正法的地方。我们那个地方还没有竹林寺这五分之一那么大。那么今年现在有些要来安居的人,和老住的人已经达到一百六七十人,那么一个地方,意思说给人们的一种信心增长,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力。我们不是搞名堂,想搞得影响力有多大怎么样。那是住持正法,我们应该牺牲,大家要有这么一个共识。
 
 
 
  在座的诸位住在竹林寺,都有这么一个神圣的使命,去荷担如来家业,建立一个圆满的道场,大家都要做出牺牲。有人说我这住的不舒服了,我又想走了,又怎么怎么样。莫作是念。我们将来还要带动更多人,要组织这么一个僧团,僧团当中不好的缺点毛病,我们从此把它改过来,这叫做振兴佛法,不是说一句口号在那里喊振兴佛法,如何建立人间佛教。那都是空话,说了没用,我们自身要搞好。现在不是提倡自身建设吗?我们自身建设要搞好,这个素质要提高,出家人要像个出家人的样子,要懂得很多道理,明因果,这是根本。一定要这样,树立这么一个观念。
 
 
 
  在唐朝的时候,就写出这么一个文章出来,说明这些必定都是与时同存在的一些问题。过去有,现在也有,乃至未来也有,我们只是说先改变自己,做一个像样的一个道场,我们并不说把所有人都改变,那是很难的事情。过去人有讲这么一句话: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先改变自己;教化不了别人,就教化自己。我们要刻意去改变别人是很难的,所以先自身做好就可以。这里道宣律师就讲到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把这些要害缺点点出来,让我们了解。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
 
  怎么样算破戒呢?就是畜养奴婢来照顾我们自己,乃至僮仆来做。
 
  种植,本来出家人都不要去劳作,但是现在社会不同,那中国佛教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像我们这北方寺庙种植就少,南方就比较多了。因为社会对我们的看法不同,过去是不允许有这个种植东西,因它有种种盈利、贪婪的事情会产生,乃至一些粮食的储存,以及金银的储存。
 
 
 
  【屏风毡被、好枕细席、箱匮盆瓫、铜器盘碗、上好三衣】
 
  “屏风毡被”就是建的漂亮的装饰及一些卧具都非常高级。出家人应该说睡暖了,穿着不冷也就可以了,如果搞得太漂亮也不可以。
 
  “箱匮盆瓫、铜器盘碗”就是一些日常的用具,餐具之类的。
 
  三衣就是袈裟。袈裟叫什么?坏色衣。过去比丘都是把从死人堆中、垃圾堆捡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破布,洗一洗染一染缝起来作为袈裟的,这是一种表法做福田相,是这么来的。那么到中国呢,你想破烂不堪的东西也没人去做,做起来会引起讥嫌。我们现在穿的这种袈裟就已经是坏色,是一整块布,但是要用坏色做的。末法将来会怎么样呢?袈裟变白,变成好看的颜色了,那就是法灭之相。
 
  袈裟理应用坏色的,青、黑、木兰三色。现在有些出家人的袈裟搭红色的不说,还镶金边了,然后绣上龙凤、花、佛像。你想想看,把佛像穿在身上,那有时要坐、要靠的,这怎么可以。袈裟里面有佛,我们就要拜人,要拜祖师,你想想这样可以不可以。龙凤是皇帝穿的,出家人怎么能模仿穿那个呢。
 
  佛教传到中国来,慢慢有点像君主式的那种作法,像君臣。朝庭皇帝那样上殿啊、上朝啊、登基啊,那种仪式,排班来迎接,那些宝盖、灯、幡,那是朝庭才做这个事情。你去模仿那个东西,就相当于皇帝一样。正常的迎来送往是应该有,但是过头就变味了。现在当方丈呢,他通常要跟人家与众不同,所以他搭的衣,也跟别人不一样。
 
  本来出家人都一样平等的,但世俗人常常到庙里来看见会问,师父们穿的袈裟不一样,海青不一样,这里面分什么等级没有?从比丘身份无所谓等级不等级,都是一样的。只是说有的当执事僧,要负责做些什么而已,他没有什么特权。我们昨天讲了,出家人通过羯磨法来做决定的,每个出家人都有这么一个神圣的责任、使命,有一个主人翁的这种权利,是这样的!所以说,在庙里无所谓方丈应该怎么怎么样,但现在中国佛教,他就是说方丈要这样。其实那是叫寺主。
 
  在道安大师之前,寺院做佛事活动,每个出家人和居士都要到佛前上一炷香,这么上炷香时间拖很久,后来说由寺主代表上香,所以就到中间去拈香。如果寺主不在,就由班首师父代理。那么他穿的袈裟理应说跟大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中国特色就是要突出一下他与众不同,知道他是方丈,故此说他那个袈裟有点不一样了。那中国人喜欢红色,表示庄严,那也就是说习以为常了,变成习惯了。红色就红色吧,表示庄严也没有关系,但是绣龙凤,我看就没什么必要。
 
  坐具,我们拜佛时摊开的那个用具叫做坐具或者卧具。那是为避免睡觉时污到常住的卧具,故此佛开做一个坐具铺在床上用的。有时侯到树下去打坐,也可以把那个坐具打开垫坐,另外拜佛或者拜人时,为护袈裟的缘故也可以把坐具打开铺在地上,坐具主要就是这些用途。不了解的人说,那坐具四个角搭四块红布,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哪能跑到那去呢,那坐具或者说卧具只能是睡觉或铺地用。还有的人上香时把坐具跟香一起举上去供佛,那怎么可以?理应是不可以的。这都是错误的,是佛法里面的一些弊病,我们都要了解。“上好三衣”这是比丘破戒,僧尼破戒的一种现象。
 
 
 
  【牙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库碓磨、脂面药酒、杂鲑酱酢异种口味】
 
  牙床坐褥就是使用很高级、精致的卧具,床用象牙装饰。房舍退屋就是房间一重又一重,好几套房子。那么厨房里面的库房,还有磨米面的磨子。出家人不能亲自做这些事情,唐时可能这个事情比较少,如果有,就属于说不正常的现象。那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甚至还有药酒,有的出家人身体不好泡点药酒来调理,这样的事也是不可以的。
 
  鲑就是属于鱼类之类的,就是有人吃荤这些事,就是很多好吃的东西,种种调味品。
【王公贵重、多人顾识、生缘富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
 
  “王公”指的王爵,过去一些封爵的贵族。常常会去造访这些贵族,就会产生攀缘这些富贵的人。
 
  《梵网经》里面说“六亲不敬,鬼神不礼”,就是说一切众生、冤亲平等。出家了就应该离六亲,如果现在还和一些亲朋旧友互相往来,就是跟熟人礼尚往来。
 
  现在出家人给俗人送礼也有,居士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了,出家人也跟着去,常有这个事,这就是世俗化了。甚至出家人也搞什么祝寿,这都是颠倒的作法,我们不能做这个事情,你没那么大的福德,人家去拜你,你就会折福损寿的,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做不得。
 
  他要供养三宝,理应是他做的事情,我们替他做功德,他到庙里来捐款做事,都是他自己做的,福德是他自己求的。明白道理的居士,他应该谢谢我们。要替他刻碑树传,又分别说大碑小碑,那没什么必要,这无形当中我们就有种种分别。然后他也感觉说,出家人也有这样的权势富贵。所以这些事不需要,我们自己本身处理好才好,不要经常去搞些诉讼斗诤的事。
 
 
 
 
  【身为众首门徒彊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
 
  “身为众首”就是一寺之主。领众修行的人收了很多徒弟,其他人收不成,底下全是他的徒弟,会怎么样呢?彊域强盛,我一呼百应,这片区域是我的,这些是我的徒弟,这样无形当中就有一种眷属感,那外来的人在那里也很难住下。这样就不好,出家人理应应该平等,住十方丛林住得坦然自在,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佛教没有什么区域的分法,佛教是无国界的,佛陀的教导普及天下众生,无需分界,山西人、河北人,到这里都一样,都是三宝的弟子,不分彼此。印度当时有四个等级的种姓,如果到佛门来,都以释为姓都是释迦族,人人平等,无论你是贵贱穷富,到佛门来都一样。所以我们谁也不要自卑,你山区来的就山区来的,农村来的就农村来的,只要有心修学求道,都是好样的。你在城市里又怎么样,长了很多知识学问又如何。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不要门徒彊盛。
 
  将来大家有心兴道场也应该这样,弟子出家,你给他剃头剃完了,你就说他是三宝的弟子,你不要把他当你成私人财产,或当成你的儿子来看待,但是你要教导他应该做儿想,教导他恭敬,法义上是这么建立的。但不要成为一种眷属感,觉得我有这么多徒弟,怎么怎么样,有这样的想法,你就会有种种执着。然后互相刁难,刻薄别人,讲说是非,或者是搞些音乐来调柔自己。住在寺里面,就讲出家人的长短。
 
  过去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不站在我一边,就会受到摈罚,我就把你赶走,管你对不对,这个是要不得的。我们当执事的都不应该这样,我们没做好,人家提意见是应该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有这么一种胸怀。人家骂我们我们都应该承受,我为什么会被骂,说明我没做好,我应该去改,这么想就对了。这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考验。我们修忍辱波罗蜜,修大乘,修菩萨法。顺境、逆境都是修行的增上缘。那个骂你的也是知识,叫什么?恶知识!恶知识对你也是一种帮助,他不好的对你,让你更好的进长,要不然忍辱波罗蜜你怎么修。都是赞叹你,你还修忍辱啊!人人都表场你,说你很好,能干,公正,了不起,有智慧,你修忍辱咋修。人家骂你,说你这个人不像话,对啊,我是有点不像话,那我要改。这样你这个道业才会增长。所以不能以摈罚这种作法。但是如果有违背常住的规约,违犯戒律,捣乱、乱众的,应该摈罚,这要赏罚分明,不能无缘无故的去责罚别人。
【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廛、屠脍、猎射之家】
 
  世俗的事情,我们不要去管那些事情,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事情。这些酒店、市场和屠夫猎户之类,以及城市的一些商店。我们要远离。
 
  在泰国,出家人一般不会随便到商店去的,他们需要什么都有居士会给他们办好。他要是搭着袈裟进到商店,被居士看到居士就会马上买套俗服说师父,请你换穿这件衣服。泰国的出家人是非常受尊重的。我们去坐泰国的航班,只要穿着这身衣服,他都会让我们先上飞机,坐公交车也优先。大家对出家人非常恭敬,出家人也不会乱来。
 
  中国的出家人,居士对你也无所谓,因为我们也没有这种习惯,出家人常常会去管一些世俗的事情,彼此都乱了套,这一种法建立不起来。我去年到北方一个挺有名的大庙去,那出家人的僧相实在是很不行,上街就穿一件小褂,底下穿个短裤。当地街上随便一个店铺里面,都有出家人在逛。这样一点僧格都没有,世俗人怎么会尊重你呢?所以这是要不得的。
 
 
 
  【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棋双陆】 【读外书典】
 
  亲友妇女经常往来,弹琴作诗作赋,还有下棋以及种种赌博的事情。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如此浩大的经典我们都读不完,哪还有时间去读世俗的书?有人说我为了将来弘法需要,所以要学学外语,将来好弘法。你要真能弘法不需要学那些语。星云大师弘法五大洲,他也没讲什么英语、西班牙语,他讲的就是江苏话,但他到哪里都受欢迎,还把寺庙建到五大洲去了。所以只要你真正会弘法,会有人替你翻译得好好的,你只要把专业的事情学好了,还怕什么语言通不通呢?
 
  你想想,我们七八岁开始学汉语,学了几十年吧,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看不懂古文呢,很多佛经读不来。你读《楞严经》看看,《楞严经》很难读的。那如果我们要再花时间从头学英语会怎么样,从字母ABC开始,一个个单词拼起来,桌子板凳,电视机什么的,再学句子学语法,学完了还要把佛经翻成英语。你要花多少时间?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你把专业读好,把佛法的本意了解就可以了,古来大德们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能够住持佛法,我们那样做也能住持佛法。
 
  当然有些人愿意多学一些东西,也可以,我也不是十分反对。现在确实很多地方要用到英语,操作电脑也要懂一点英文。我们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没必要所有的人都去干那行。我们大多数人没那么多精力,时间非常有限,把本门经典读好就好。
【高语大笑,嫌恨诤竞,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
 
  “高语大笑”,以及对别人讥嫌怀恨,种种斗诤,这都不是我们出家人的威仪。“饮酒食肉”,你看过去就有,现在那就更普遍了。过去绫罗绸缎都是很好的面料,那现在的布料就更多了,有青黄赤白黑各种颜色,出家人不宜穿那些大红大紫大绿的那种衣服,也不需要太好的。
 
 
 
  【勤剃须发、爪利如锋、畜八不净、财宝富足,于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
 
  勤剃须发不可以,老不剃头发留太长也不可以,出家人留胡须也不好,一般要求是半月一剃。过去那些画像中有一些出家人留胡须,那是后人的装饰而已,还有的是因为闭关没办法剃,虚云大师闭关就留着长头发长胡须,后来被一位大德批评了,他就改了把胡须剃掉了。出家人为什么要剃除须发呢?须发是世俗人的一种装饰好看,我们出家要从头做起,把头发剃掉,毁其形好。佛陀出家示现的就是这种形象,佛陀到雪山当中就把头发剃了,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们不要留着头发,不要怕头发剃光不好看,僧人要有僧相。
 
  其实穿着僧装留着长头发在形象上也很不相称,是很难看的。如果在家人穿西装剃一个光头,也不怎么好看。僧装要穿整齐,这样庄严一点。目前我们还没达到这样要求,也就随宜而已。也不要勤洗澡。老洗也不好。
 
  也不要留着长指甲,长了就很锋利。指甲也应该半月一剪,指甲太长不卫生还难看。律里面要求不能超过一粒麦,横过来一粒麦那么长。有人小指头留个很长的指甲,还保住它。你把世俗什么都舍掉了,怎么那个指甲还舍不掉呢。你父母、妻子、家财万贯你都舍掉了,那个指甲舍不得剪,要那干什么?佛要求我们剃除须发剪指甲,既卫生也好看。
 
  所谓八不净财,就是说田园、财宝、金银、玛瑙,这些东西不需要。现在有的出家人也喜欢戴戒指、项链、手镯之类的,可能北方少一些,南方有这样的,尤其海外这种情况比较多。出家人挂念珠本来是念佛用的,怕你忘记念佛了,就畜个念珠提醒你提起正念,带念珠的用意在这里。现在他挂的都是上好念珠,砗磲玛瑙之类的,他要好看那种相,你去执着这种相,用心就不对了。我们要破相的,所以这是不可以的。
 
  你不要以为杀盗婬妄那是破戒,你畜这些不净的东西,这本身心不正,心无法用在道上,这就有破戒的危险。

(责任编辑: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