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界诠法师 > 佛法开示 > 净心诫观法 >

诫观教化众生法第二十七

【既发道心,宜修万德,宗旨纲要不过二种:一者自利,二者利他。自利之行略已宣说,利他之法今亦少言,先垂慈悲念三界苦,且就人道化益众生,爱言软语令其调顺,识信因果归依三宝,量其根性利钝广狭,授与诸乘阶梯正法】
 
  既然发了道心就应该修万德,修万德有这么两种,自利和利他两种,归纳起来有二。
 
  利他法,首先要有慈悲,悯念有情众生流转三界之苦,要化导众生。化导众生的方法是什么呢?让他信因果,皈依三宝。然后依其根性渐次地告诉他佛法的一些道理。我们度众生,慢慢地摄受在家人,让他慢慢生起信仰,皈依三宝,一点一滴地积累,让他明因果。如果他过去有善根,就比较容易引发了。
 
 
 
     【人乘天乘三界果报,虽是有漏堪受道化,从人天中引入三乘无漏之境。或有众生我慢放逸、贪瞋炽盛、不敬三宝、谤无因果,定知此业必堕地狱畜生饿鬼,即用方便善巧之谈,悦可其心令意欢喜,然后诱化示人天道,教修十善五戒六斋,使离三涂得人天果】
 
  从人天乘引入三乘还是容易接受教化的。如果众生我慢放逸,有种种烦恼,不信因果,就要用善巧方便告诉他,令他心生欢喜,再教他修十善五戒六斋,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先修人天报,然后慢慢让他远离种种苦恼。
 
 
 
  【若被骂打灰土坌散,毁辱憎贱,悉能忍受不生退悔,彼人知已,回心惭愧受其教化。或复出家求无上道,学二乘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生厌悔知有为过】
 
  即使被众生打骂,都应该要忍受。哪天他回心惭愧,我们应该接受教化他,告诉他一些教法,让他心生忏悔,知道有过。发菩萨心度众生,没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这样去做。
 
 
 
     【四谛者,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如实解了是名谛。苦者是果,集者是因。何故先果后因?苦有三种:苦苦、坏苦,此二粗恶众生目验能起厌心;行苦一门智人能解。此三苦者遍十方界,故先说苦。苦从集生,教断集因者,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
 
  “四谛者”是苦集灭道四谛,让他了解四谛的真义与因果关系。苦有哪些苦?苦苦、坏苦和行苦这三种。苦苦意思说我们有这个身体来这个世间,本来就要受种种苦,这身体就是一种苦器受苦的;坏苦就是乐境坏了而产生苦恼,就说种种快乐的事情坏了就是苦;行苦就是迁流推移世间之苦,我们的身体会变老,这个世间会变坏,那也是一种苦相,这是三苦。另外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把这些苦相一一告诉他,然后他真的能够明白苦,他就知道说如何去断苦。苦是从集生,教他断集,以及根本十恶与有漏十善。
【灭者,生死永尽证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故須修道。道者,戒定慧等,从五停观起,乃至三十七品、六波罗蜜。】
 
  想灭苦就要修道,修道是一个艰辛的事。修道从哪里开始修呢,当然是三无漏学总纲,一般修法是依禅观,诵经礼拜念佛,声闻乘,修五停心、三十七道品,大乘修六度万行,就是这么一个次第。
 
 
 
  【故名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十二因缘者:暗心无知,如盲人夜行旷野失于正道,故曰无明。贪染世法名为行。虚妄知见,故名识。识神入胎向受生处,与不净合,故曰名色。现阴成根,通识来往,故名六入。根尘相对故名触。触生违顺爱恚事成,故名为受。于順情中贪染心热,故名为爱。爱之不舍,故名为取。取已属身成有漏业,故名为有;有业既定感后果报,故名为生。生命不住,故名为老死。老死复生终而复始,千万亿劫舍身受身,故名轮回十二因缘】
 
  修道能够知苦而能断集,那么证灭要修道,灭就是涅槃的境界,成佛的境界要修道,乃至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十二个次第,从无明到老死,这么一个过程都是众生的心念变化在造业,而依因感果。
 
  众生因为无明而去投胎,投胎才有了这个身体,就会感觉外面的世界有可乐境,有不可乐境,然后就会产生憎恼贪爱,贪受久了就会去追求,追求就会造业,造业又会轮回生死,这是一个人生生死流转的现象,非常有道理,乃至说二世因果、三世因果,都是十二因缘所明。
 
 
 
  【次教十善对治十恶,人间短寿杀生余报,欲得长命,慈心勿杀。人间多病,食噉肉血、鞭打他人二种余报,欲得康强,断食肉血,勿行楚挞】
 
  、修十善法对治十恶。十善法怎么讲呢,比如说人为什么会短命呢,因为前世杀生的缘故,想长寿就要多放生修慈悲心。多病的原因是过去吃肉多了,鞭打他人,欺负他人。这身体要得到健康,必须要修慈悲心以及不要杀生。
 
 
 
  【人间贫穷,偷盗余报,欲得大富,竭情布施断除贪悋。人间卑贱,憍慢余报,欲得尊贵,当勤恭敬。人间丑陋,瞋怒余报,欲得端正,忍前毁辱。人间愚蒙,饮酒余报,欲得智明,读诵大乘。人间贪婬鬼畜余报,欲得梵行,常观欲过禁断婬妷。人间恶性,龙蛇余报,欲得调柔,和颜离诤,伏心远离,有过思悔,每自呵责。人间邪见,谤法余报,欲得正法,近善知识。此是十种正对治行。】
 
  世间为什么会有种种人贫穷呢?因为前生盗窃他人的东西,不行布施、贪悋太强盛。
 
  为什么种种丑陋呢?因为憍慢,你要得到尊贵人家恭敬,那必须要远离憍慢。
 
  卑贱丑陋,都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业感应的果。
 
  为什么愚痴呢?自己喝酒或者让人家喝酒,使精神不明。要想不愚痴有智会,就告诉他要读诵大乘经典。
 
  为什么会贪婬?那是畜生饿鬼的一些余报,不修梵行,要多修梵行才能够远离这种贪婬。
 
  为什么有种种恶习呢?那是龙蛇的余报,龙蛇嗔心大,看见它,自然会产生害怕这种心,即使没把我们咬了,我们也会害怕。
 
  生起种种的邪见,那他就会谤法,不相信佛法,谤善知识,那要告诉多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以此十种来修对治,这样才会得到正见。
 
【何因说余不言正报?余者现见即能起厌,地狱饿鬼不现见故恐疑不信,畜生一道虽在目前实见正报,痴人犹言天生供厨疑非是业。此之十事人间恶重,教未信者令心开解,恐堕三涂永失人路,是以先化令生天上受诸快乐。倘佛出世先度诸天,下劣之人,闻大乘实相空理心惊迷闷,或起诽谤,是故诸佛先化未解,拔凡入圣。譬如有坑深百千丈,下有屎尿、诸虫、脓血、寒热饥渴、鞭打系缚、斩斫诛戮、忧悲嘷哭、苦恼臭秽充满其中,有痴众生乐着此坑将为快乐。智者慈悲不避艰险,入坑诱引令使出离,千万亿言既不从用,不信坑外更有胜处,唯谓此坑是常住法。】
 
  我们所见的一些种种报,都要一一的告诉他,我们过去做了种种的业。如果不信的,我们尽量让他信,不要让他失去人身,告诉他一些佛法的基础道理,以这样去教化、去引导众生。我们千言万语无非是令众生转邪归正,转迷起悟。这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讲了这么多,众生不信外面有胜处,只相信这个世间怎么办?
 
 
 
  【尔时智者内心思量:坑里秽恶苦恼难居,我要化尽然可出坑。于恒沙劫同止坑中不辞劳倦,坑人瞋恨反生诽谤,种种示导都无出心。坑喻三界,下喻凡夫,诸苦不净喻五阴身,智者喻佛,化喻慈悲,哀众生难拔喻坑下人天乘】
 
  那么智者内心思量,就告诉他一些道理,说这个世间的种种苦难。所以说我们尽量要去化他们,乃至说我成佛以后还要来这个世间来化他们,於恒沙数劫不辞疲劳来度化。如果说众生生起诽谤之心,那么我们对众生不要生瞋恨之心。那众生都没有出心怎么办呢?凡夫无知,执着五阴的身体,智者像佛一样慈悲来化导,哀愍众生就拔他。
 
 
 
  【已前四谛、十二因缘是名二乘,破相六波罗蜜、缘修十地是名大乘,如是大品《华严》广分别说。又泯道谛及十八空,入平等理,不思议海,离于形名,是为佛乘,如《思益》、《维摩》、《信力》、《入印》、《首楞严经》等,住真空理,语断行灭】
 
  四谛、十二因缘的是二乘,破相六波罗是修菩萨大行,修十地行名为大乘,《华严》十地品当中讲的非常详细。
 
  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证得究竟真如之理,那就叫佛乘,那些都是大菩萨再来的,佛说看他们的一些行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语断行灭”。
 
 
 
  【如江河万流若入大海失本色相,道谛缘修方便净法亦复如是。汝当修集无缘慈悲随力劝化,自劝劝他,于身命财为大乘故莫生悋惜,为一众生经多年月设多方便说多佛法,令使悟解背生死苦得自在乐,为多众生亦复如是,是名利他教化众生】
 
  我们修道要有这么一种胸怀心态,要懂得佛法,有人问,我们都一一告诉,不能产生贪悋佛法,那是有罪的,这是菩萨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学佛,佛是这样,那我们也要这样做,教化众生无有疲倦。
【虽有此益勿生一念六相之心,譬如幻人为幻说法,若见我说,彼受我化,则有我人众生寿者,即是魔心、生死之心、障碍之心、自缠缚心。汝但发起菩萨之心莫生怯弱,譬如百疋之经始纬一丝,虽未成疋非不贯摄,得其头绪即是发趣起作之始,渐渐累功自至端疋】
 
  虽然度化众生,我们不能起执着之心,行六度又有六度之心,那是不可以的。就是说如幻如化的。
 
  《金刚经》里面说,如果以为有众生可度者,以为有国土可庄严者,都是着人我众生相;若着相,则不究竟,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说如果取相,那就是魔心。
 
  “百疋”就布匹,布匹是很多缕线所组成的,但总是要从第一条线,第一根丝开始。佛道虽然长远,“千里之路,始于跬步”,你总是要从开始起步的嘛,渐渐积累功德。
 
 
 
 【利他六度者为除他恼,自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慧等亦复如是,先自行道然后化他,他即信伏;自造恶行教他作善,信用语者无有是处。或口勤说十二部经,方便善巧种种譬喻,令人信解;或以身劝自修万德一切善业,令他仿习;或以意劝思念教导,作易解章句布施众生,利他诵持起正信解,名为利他】
 
  禅定智慧等,先要自己行道,然后再去“化他”,自己造恶却教别人修善,这种人说话是没有威信的,你自己要先做到,行菩萨道应该这样,那叫做利他。
 
 
 
  【说法解释五乘,自成辩才净於口业;善现威仪恭敬礼拜供养三宝,勤苦利他自成相好净于身业;若念众生迷惑忍苦,思欲救济净于意业。利他令众生净信,反资己身成三真业】
 
  五乘教法: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是五乘的次第。菩萨是百劫修相好的,相好庄严才能够摄受众生,如果说他自己都是残疾、根不具足,众生就很难信受他的教化了,所以说要修相好,就是修净业。念众生处在三界中受苦,要思欲去救度他们,净於意业利益他。令他生净信。
 
  你教化他,等于自利利他。我们去帮助别人,通常来说,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你赞叹别人等于你赞叹自己,你诽谤别人等于你诽谤自己,讲是非,自己就是是非人。不是这么一句话吗?我们帮助别人,别人就会自然帮助我们,这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
 
 
 
  【明知利他还是自利,虽复利他恒自益己,然受化者非不蒙润。若化百千无数众生,智慧转增渐成四辩,不同财施损减竭尽。说法之时不念财食,是故世尊说法,未曾先说后受供养。教化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巨海,以此利他之因当成佛果,能如是学,名广大净心】
 
  接受的人没有不得到利益的,叫做蒙润。“四辩”就四种辩才,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就成就这样的辩才。智慧布施和财施不一样,财施会损减、会用完的,用完了就没了。
 
  说法以法布施,当然就不要念于财食。是故佛说法,他不是这样讲贸易的,远离邪命。教化众生的功德是很大的,令众生信解成佛道,有无尽无边的功德,能修学这些菩萨行为就是广大净心。


【偈曰:若见重愚痴,莫说甚深法,闻者生诽谤,受苦百千劫】
 
  对愚痴重的人,你讲太深了他听不懂。佛说《法华》当时就有五百罗汉退席,讲《华严》时很多罗汉如盲如痴不知道啥意思。有人说《华严》、《法华》很好懂,难道我们比他们还厉害?他们是真实信解,信解了就能够受用,而我们只是从文字了解。三乘是方便,一乘是真实,乃至授记罗汉未来可以成佛。既然一乘是真实,为什么又不说一乘?一乘大家听不懂,为什么会听不懂?罗汉为什么有定性声闻有不定性声闻?这些道理我们只是从文字上了解了而已,并没有真实的受用,对吧?我们从佛法中受用了吗?如果真实受用,我们就不会那么苦苦恼恼,颠颠倒倒、坐立不安,对不对?我们没有真实受用,只有相似的一点受用而已。我们好乐佛法,相信佛法能够解脱我们的苦恼,对佛法有那么一点信力而已;真实地说,我们能够住在法义中得到法乐吗,念供养咒法喜充满,我们有吗?我们都是颠倒苦恼,不知道如何是好,那说明我们没有真正得佛法的受用。所以不要说大乘法很高深,讲大乘法的法师很厉害,那也不见得,你能够度众生,令众生信解才是厉害,哪怕就讲三皈五戒,讲《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只要众生能受用就是行。有的法师讲《华严》、《法华》,众生不受用你讲太大也没有用,讲经是为了令人家生信、受用,太高深的法不容易被人接受,相反会让听者造诽谤的业,受百千万种的苦恼,这是不可以的。
 
 
 
    【宿世无习气,闻法疑恐怯,我见计断常,未信三世业】
 
  过去没有闻善法的习气种子,现在初听到法会产生怀疑惊、恐怯、害怕。这些人有我见、常见或者断见,不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
 
 
 
    【量根授法药,是名大智人,心邪无正见,闻法反生瞋】
 
  量众生的根器而授给不同的法药,才是有智慧的人。心邪而没有正见的人,他听了佛法反而会产生诽谤,他不能了解这一点,你跟他讲了没有用。
 
 
 
    【如蚕吐丝网,罪业复自缠。以不闻法故,常为爱网牵】
 
  如蚕吐丝,做茧把自己困住了,不听闻佛法不通达事理的人,会被世间欲爱所牵跘。
 
 
 
    【一切真如门,巧用方便起,凡欲化众生,爱语令欢喜】
 
  真如实性的道理,要用善巧方便来教导度化众生,以及讲些爱语令众生欢喜。
 
  四摄法里面就有爱语,众生几乎举凡都爱听好听话的,你说我对你很好,打你是疼你,骂你是爱你!那众生接受不了。你要赞叹他:哎呀,你老人家真是了不起,早晨起那么早用功......然后他听起来有点受用说:哪里哪里,我很惭愧!如果你说他修那一点行有啥用,坐在那里睡觉,还不如我躺在那睡大觉,然后他就一直烦恼,想我坐还不如你躺着。过去玉琳国师说,躺着睡的是一个,干活才算半个。我们不能这样讲,人家那是真实用功的。所以说我们要学会爱语。爱语不是说风凉话。说你了不起、你修行!这样挖苦人家也不对,这在戒律里面叫骂语、毁訾语。讲话要讲到刚好,赞叹要赞叹得恰如其分。人家很辛苦的时候,你赞叹他:你辛苦了,应该向你学习。他就会内心欢喜。学菩萨道起码要从赞叹开始,说爱语令他欢喜,你才能度他;你要是老骂他诽谤他,他就远离你,你也就度不了他。
 
  所以佛说六度布施摆前面,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把财施摆在前面,因众生需要,令他生欢喜,故此是这么做的。
【菩萨同体悲,观他如我己,柔和善将护,似乳投於水】
 
   菩萨有同体大悲心,看到众生受苦,觉得这痛苦就在自己身上一样,要这样观,那种慈悲心就能生起来了。然后心要柔和不能刚强去拥护他,就像牛奶倒到水里面,能够相处和合。
 
 
 
    【或时须多言,有时须寂默,知时名法师,见面量根力】
 
  有一些人你需要跟他多讲,有一些人多讲反而不好,就用寂默少说话,会更好一点。
 
  所谓法师,有事先知,若不先知,何为法师?作为法师你要知道众生的根器,然后用相应的法去调柔他。你从禅宗里面的公案就能看出来那些善知识,他知道这个人的习气、毛病是什么,用对应的办法来摄受他、调柔他,如果没有这种智慧眼,你乱来,说这个人该揍,那是不可以的,我们不能像祖师大德们真的打他一顿,你揍他就是造业。
 
  当时二祖到初祖那里去求法,竟然胳膊给砍下来,我们觉得好残忍。砍胳膊是小事,断我见那是大事,达摩祖师懂得,知道他在雪堆站那么久也不传给他法,好像很不讲人情,祖师是要断除他的我执我见,让他身心世界都放下,解脱色身证得法身,那是何等的重要啊。但我们不能学着达摩祖师,把人家胳膊砍下来,那你就造业了,所以说这是不同的,要善于观察。
 
 
 
    【若不观机性,不名具智德,冥之於心内,所为成法则】
 
  不观众生根性和时机施教,算不上智德兼备的好法师。度众生那种法则,你内心都知道,然后很清楚该用什么方法去教化。
 
 
 
    【有用软语时,有时须粗犷,软根软语调,伏强现威猛】
 
  “粗犷”就是有时要呵斥他,骂他才可以。你看密宗里面就有很多现威德相,汉地寺院一进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里弥勒菩萨捧个大肚子坐在那里哈哈大笑,他是在迎客,旁边那几位就不一样了,金刚怒目,握起拳头,你如果吊儿郎当来,他就会制伏你,后面还有一位韦驮菩萨拿个宝杵,如果你乱来就给你一宝杵。弥勒菩萨大肚能容,他那个乾坤袋什么都能装,你干坏事他也不管,哈哈一笑而已。那些护法神就不一样了,你乱来,他们就现威德相来折伏你,度众生亦复如是。
 
  有一些众生比较刚强,你讲了他不信,那你必须现威德相才能折伏他们,对柔弱的众生要用软语的法去调教他。
 
 
 
    【种种调众生,对治种种境,如是巧方便,唯有菩萨秉】
 
  对不同的众生,要有种种善巧方便来对治,如此的善巧方便,只有菩萨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凡夫众生很难做到应机施教,以及刚强柔软的一种兼施的办法。
 
 
 
    【凡欲教化人,慈悦勿使瞋,触情起毒心,即造地狱因】
 
  总而言之你要去度众生,要培养慈悲心那是最重要的,不能起瞋恨心。遇到一些事情,我们的内心世界会起贪瞋痴毒,那就是地狱的因。所以我们对人不要起这种害心毒心,这千万要不得的。
 
 
 
    【无闻非法者,授戒令生人,且免三涂苦,渐引归正真】
 
  没有听闻佛法的人,他不懂佛法的事情,那么先给他授戒,让他能够生到人生当中,然后慢慢引导进入佛法的真实之理。
 
 
 
    【为说四谛法,显示十二因,令知生死苦,正趣涅槃门】
 
  引入正道后再说四谛,或者十二因缘的道理,令众生离生死苦,证趣涅槃的快乐。
 
 
 
   【有大性欲者,入理为谈论,破相十八空,身中无世尊】
 
  大根性的人进入真如之理以后,谈论一些破相以及讲十八空。《般若经》里面讲的十八空,就一切空都不可得的意思,如果说有一个佛可得,那就有执着相的缘故,所以说“身中无世尊”。
 
 
 
    【五乘渐分化,拔断无明根,是名利他义,顺教报佛恩】
 
  因此渐渐分化出五乘,拨除众生的根本无明,这样去利益他人,是顺佛法之意,这才是真正教化众生。

(责任编辑:清凉)